葉偉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
行政長官曾蔭權最後一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承認任內工作未如人意,更指當中貧富差距擴大是任內的挑戰。我們工聯會曾多次要求政府關注有關問題,但政府官員多抱「意見接受,行動依舊」的態度,令人質疑當局是否真心檢討有關問題。
造成社會出現貧富懸殊是有不同長短期因素及政策是否到位的問題,特首亦自言一直相信「做大個餅」各階層便可共享經濟成果的想法與現實有出入。那麼我要問,為何特首聽到工聯會及各團體多年來的訴求時,沒有真正去處理有關問題?
先看少少數字,2007年4月整體領取綜援個案數目為294287宗,至今年4月下跌至274630宗,表面上隨著經濟好轉及最低工資實行,低收入及失業綜援數目是有下跌,但5年間只下跌約6%,又是否太少呢?要注意的是,年老、健康欠佳及永久性傷殘的領取綜援個案數目是不跌反升。
早前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討論社會諮詢委員會提交的《香港社會福利長遠規劃報告書》,但政府一直缺乏長遠承擔,往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7年競選時曾作出承諾,若成功續任會對社會福利發展作出長遠規劃,但五年任期將過去,本港福利服務仍未有一幅具前瞻性的規劃藍圖。
貧富懸殊特徵是富者越富,在樓股飛升下,少數人財富暴升,但現實是有一大班基層人士因種種原因,連脫貧的能力及機會也沒有,政府在這幾年有沒有真正關注到呢?這班人若得不到政府支援,不要說脫貧,連生活也成問題。
本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程度日趨嚴重的情況,據統計處早前推算,本港65歲以上的人口預計會從目前的約90萬,急升至2030年的210萬,屆時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至整體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預見對長者服務及公共醫療帶來極大挑戰。
因此工聯會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政府盡快優化長者福利政策,除包括取消長者生果金離港限制,設立「長者回鄉養老津貼」,全面檢討社會福利不可攜限制;更重要是提高長者醫療跡金額至1,000元,減輕長期病患的長者藥費壓力;甚至再三提出要求設立「綜合性退休保障」,保障全港市民的退休生活。
我只是想帶出,貧富懸殊並不單是就業人士問題,若政府不能處理好福利配套支援,長者或相關群組所面對的生活壓力會非常嚴重,這亦是造成貧富懸殊的部分原因,從部分類別綜援個案不跌反升便可見一斑。候任特首即將上場,希望可盡早兌現競選承諾,急長者所急,訂定長遠長者福利政策,讓一班「老友記」生有所養、老有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