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偶然看到歐洲地產廣告,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一間河畔二樓單位出售,兩房兩廳兩浴室,全屋鋪設雲石,露台外望園景和河景,小橋流水淙淙。鄰近碼頭,一下樓,就可以坐水上巴士去聖馬可廣場。廣告沒有提及面積,肯定不會像香港的「發水樓」;歐洲的住宅面積,單是房間普遍超過百呎。
這間河畔單位,售價僅四十五萬歐元(約四百五十萬港元)。
在香港,如此價錢只能買到馬鞍山四百呎、面對垃圾堆填區的兩房「雞籠」單位。
英國樓價同樣偏低。四百五十萬港元可以在倫敦北郊買到三房兩廳逾千呎(實用面積)單位;在英國中部小鎮,甚至可以買到整幢擁有大花園的獨立屋。
住屋要寬敞舒適,做人才有尊嚴。一想到住屋問題,就覺得做香港人實在很悲哀。
懂得投資之道的朋友建議,既然在香港沒本事住上花園洋房,不如藉此歐洲經濟危機、房屋賤賣之際,「趁火打劫」去歐洲買屋收租。
朋友分析,如今將現金放在銀行無息可收,歐洲買屋出租的回報率則達六成。一想到威尼斯那間河畔單位,雖無福消受,若曾經擁有,於願已足。
朋友已經付諸實行了。她連同一班中國虎媽狼爸,準備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夕,率隊往倫敦的名校區置業,方便孩子將來讀書上學;孩子畢業後就將屋放租。
據英國地產市場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有七成買家是外國人,其中六成是中國人。而去年倫敦成交的新房當中,中國和亞太區買家佔了三分一,是二零零九年的八倍。這些房子的價格,介於五百五十萬港元至八百萬港元之間。
劍橋大學附近的套房單位,價格則由三百三十萬港元至四百四十萬港元。統計報告指出,接近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附近的小單位,最受華裔家長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