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積升值了25%。 路透社
AMTD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 曾慶璘
中外經濟學家們一直以來拭目以待中國當局如何穩定經濟增長,並同時改善增長率的可持續性。可是對於大選年,美國政客對中美的貿易平衡話題更感興趣。近年美國國會經常發表報告,認為人民幣嚴重被低估,導致中國的貿易盈餘相當大。
現時中國經濟調整的力量漸見成效,因此中國的外部觀點也應該作出調整。中國的貿易盈餘在2008年達到了3,000億美元高峰後便一直下降。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貿易夥伴便一直在搶購中國便宜的製品,這是因為中國低工資環境使產品極具競爭力。但是,近幾年來,中國的人工升幅已令價格相對作出改變。
有趣的是,原本自然發生的價格調整過程被推遲了,原因有二。一、當局在過去十年兩次出手干預,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固在一個不變水平上。二、在生產率不斷提升的中國沿海地區,工人並未有獲得完全相等於勞動付出價值的工資。因此,中國一直以超低價格在向全世界銷售商品。
勞工短缺 工資快速上升
可是,人民幣最終還是開始了兌美元升值之路,自2005年以來,累積升值了25%。再加上勞動力也開始出現短缺的情況,令中國工人的工資快速上升。北京、深圳和上海均在過去三年,大幅提高了最低工資,另外土地價格亦開始加速上漲。
隨著中國沿海省份的人工成本上升,多項成本價格調整也隨之出現。一些製造業正在遷往工資和地價仍相對偏低的內地城市,一些出口業務更遷往成本較低的國家,如越南。此外,中國公司正在開始自動化進程,以資本代替勞動,生產更加成熟的產品。最後,美國和其他高工資國家的跨國公司正在將業務從中國收回本土市場。畢竟中國的生產率還不能與美國相媲美。
事實上,日本也朝著這一趨勢邁進,並未受到美國和其他貿易夥伴關注,這著實令人新奇,因為早於二十年前日本的巨額貿易盈餘龐大得令西方國家如臨大敵般,正如現在的中國。當其時,一些在市場有影響力的觀察者警告,日本人已經找到了超級經濟模式,該模式(除了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方面外)以戰略性貿易為特徵,其他國家應以日本為師。無論如何,其實日本人當時有「作弊」之嫌。
大部分經濟學家指出,日本的經常項目盈餘很大程度上是由高國民儲蓄率造成的,而高國民儲蓄率體現了人口結構,而不是文化差異或國家政策。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當時日本人口相對地年輕,但由於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均壽命逐漸增加,日本人口正在快速老化。這一觀點最後被證明是正確的。
人口漸老化 儲蓄率下降
於1980年,9%的日本人為65歲及以上人口;如今,這一比例達到了23%以上,為世界人口老化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結果,30年前努力儲蓄的日本公民現在正在動用儲蓄,與經濟學理論的預測完全相同。隨著國民儲蓄率下降,經常項目盈餘也會越來越少。
中國正面臨著與日本相同的人口結構趨勢,並且也在推行解放家庭消費,以維持GDP增長的方針。與日本一樣,中國儲蓄率下降的趨勢預料將由經常項目中反映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