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有才華,沒有熱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9]     我要評論

 最近出席一個座談會,同座的有杜琪峯和邱禮濤,大家無可避免又提起年前甚囂塵上的「香港電影已死」論述。杜導直言從不覺得香港電影死亡,並提出與其說大家跑去拍合拍片令港產片質與量俱下降,不如說當年大家蜂擁到荷里活去,儼如發了一場不真實又快醒來的夢。

 會上,大家都同意,港產片至今仍沒有一個一致的定義。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影業協會各自有規定,但要多少個香港人參與一部片,才叫港片,似乎只是一個因應不同需要而去約定的問題。若說定要在製作上下一個精確的定義,毋寧從意識表現上,為「香港電影」確立一個身份,似來得更有意義。

 香港電影,自然該是能表現香港精神的電影,而香港精神,並不是抽象的甚麼核心價值,而是可以從當下城市生活(當下又必然帶上往昔歷史文化的烙印)找到的各式特色,包括高速、效率、向錢看、反智、一窩蜂和機變靈動。表現在電影中,便是高密度剪接、節奏明快、動作主導,以至男盜女娼的題材。

 香港電影正是這樣一種現實存在的意識結晶。從其本身觀之,它適應性高,包容性大,傾向轉型、變身而不容易以「死亡」類比。之前港片減產,青黃不接,不是因為缺乏人才,只是市場結構轉變,投資者和年輕人都未即時適應過來。

 近兩年的走勢是,融資及製作系統得到改善,反而是新力軍的質量問題。舊的電影人嗟嘆一代不如一代,年輕人反指舊人創意枯竭,「霸著茅坑不拉屎」。

 其實香港電影人新舊之別不在才華,而在對電影的熱誠。舊人大多心有同感:今天的年輕人不少僅得「三分鐘熱度」(所謂「吃不得苦」只是同一現象的不同表述),表現出來,有時甚至很急進,一旦曉得在可見將來沒有機會當導演,便打退堂鼓。

 那其實也與電影器材有關,今天拍電影實在太容易了。

 i-phone年代,速度要求不是舊人所能想像,而這也可能是香港精神的進一步體現。 ■文:朗天

相關新聞
《紅》走近Mark Rothko (圖)
《紅》 (圖)
敢觀舞台:《誰殺了大象》中不知名的「真實界」 (圖)
觀劇筆記:開發「象人」
《無聲吶喊》:當電影作為社會正義的武器 (圖)
銀幕短打:有才華,沒有熱誠?
畫里畫外:性感.迷失 (圖)
流金歲月:影后的晚年 (圖)
百家廊:麥收的 記憶與感喟 (圖)
翠袖乾坤:電視不死
古今談:越南野心大 中國要加速開發南海
琴台客聚:七日之城的「所在」
生活語絲:人生五階段
一網打盡:早晨論政
記憶後書:香港書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