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啟樟(後排右五)所工作的石化公司,同事均來自五湖四海,如沙特、印度、西班牙和韓國等。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在這3名KAUST畢業生的眼中,到沙特阿拉伯讀書是理科生及工科生的天堂,當地在科研方面的發展空間龐大、資金充足,這是其先進發達的一面;同一時間,沙特亦是一個傳統的地方,保有強烈的宗教習慣及地方風俗,這是當地封建的一面。3位港生總括指,這不單是文化衝擊,亦是對異域制度風俗的重新理解,更是對自己的包容與適應能力的鍛煉。
體驗異域風俗 學懂包容尊重
說起當地文化,3位大男生開始滔滔不絕。由於「男女授受不親」在當地深入民心,女生外出要披黑紗、餐廳裡分開男女用膳的地方、連展示時裝的模特兒照片,面部都要「打格」,這些對香港人來說就很難理解。吳啟樟指,自己曾不小心去了女士的用餐區,馬上被眾多目光注視,「但其實這些制度,原來都是源自於尊重女性的出發點」。
另外,當地濃厚宗教文化影響之大,讓他們這些異地人亦感同身受。當地人每天祈禱5次,每次維持15分鐘,每次祈禱的時候所有商店均會閉門。他們笑言,當地不是「顧客第一」,而是「祈禱第一」,「假如你在超市購物,他們會把大門關上,但你還是可以在裡面繼續自己的採購」。對香港人來說,每天早上的指定動作可能是查看天氣,但他們的天文台則是公布祈禱時間的網站。
當地幾乎沒有公共交通,只有的士和私家車,基本車速是每小時120公里,但當地人有時駕車時速高達180公里,吳啟樟笑指:「如果你駕駛的是小車,每次那些大車快速奔馳而過時,你甚至會有震動的感覺。有外國同學更形容,每次上高速公路都覺得好像在以生命去賭一把。」
巨大發展空間 推薦港生留學
經過一輪適應,各人總算習慣下來,並強烈推薦KAUST作為留學點,吳啟樟表示:「當地政府設立KAUST的時候,就是為了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的另一條出路,所以在當地讀書,雖然是授課式碩士,但依然可以參與到很多研究。由於資金投入龐大,可以做些長期、大型的項目,而不似香港要做些立竿見影的項目;在研究方面亦更具空間,可說是理工科學生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