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克西姆.康采維奇約13歲時已知道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專業數學家。 劉思諾 攝
不少人或覺得數學既沉悶又複雜,但對今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得獎者馬克西姆.康采維奇(Maxim Kontsevich)來說,數學卻是一門「美麗的學問」。約10歲時,他已開始翻閱兄長高中程度數學書、物理月刊《量子》等,對數學的感情早已萌芽。他自言,約13歲時已知道自己將來會是一個專業數學家。
刊論文70篇 研究貢獻多
現年48歲的康采維奇,是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教授。他是數學界年輕「發明家」,包括利用「二維空間場論」解構從古典力學至量子化力學的過程、發明「Motivic積分」、全新解讀「鏡像對稱」等。他至今發表論文超過70篇,為物理學和數學研究注入全新方向。
不過他的研究路並非一帆風順,早年他在莫斯科從事研究工作,希望撰寫論文發表成果,以取得博士學位;但在準備發表論文之際,另一個資深研究員卻搶先發表了內容相似的論文。縱使遇上挫折,但他沒有灰心,反而自得其樂,「我沒有傷心,還是繼續研究不同的數學問題」。其後他決定離開莫斯科赴德國深造,以另一題材重寫論文,最後才順利取得博士資格。
後來康采維奇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教授,卻發現自己原來不喜歡當「教授」。他直言,「我不喜歡教書」。因此當時他離開美國院校,轉到在學術上更自由的法國研究所,專注研究工作。訪問期間,他多次形容數學是「美麗的」、「完美的」,可見在研究過程中,他的滿足感是無限的。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思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