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冷西藏.熱西藏 作者:馮偉賢 攝影:鄔世雄 出版:商周出版 定價:新台幣320元
文:馮偉賢 攝影:鄔世雄
後現代旅遊最大的特色,是虛擬。世界不同的地方,都在興建主題公園、文化村、主題酒店……,經歷電影的典型驚險場景,看原始部族的生活表演,在天堂般的海灘喝著Vodka Lime。
當我們看摔角比賽,明知每一拳、每一腳都是虛擬的,但照樣高呼尖叫。
色拉寺著名的辯經,是不是另一場宗教的摔角表演?
幾十個紅衣僧人,在遊客的包圍中,在照相機和攝錄機的晃動中,完全無視身邊的一切,忘我地進行辯經(註1)。
這邊廂,一個小個子的僧人,把佛珠往手臂上猛力一拉,幾個箭步,大力擊掌,「啪」的一聲,一串聽不懂的藏語,像子彈般射向坐在地上如受靶一樣的僧人。僧人低著頭,像法庭上答辯的被告,吞吞吐吐的說了幾句話,旁邊一個像法官的僧人,一直冷靜地看著。
很有舞台感。
不過,我的西藏朋友札西.星期五說,辯經不是後現代,而是貫徹的古代。幾百年,遠在旅客來臨之前,每天這個時候,色拉寺的僧人都會來廣場辯經,百年如一日。
辯經其實是練習因明的一種西藏化形式。因明是印度三、四世紀發明的佛教邏輯學,主要用來和印度其他教派辯論。論主會先提出一個論題,然後正反雙方會以正題和反題的方式辯論。有點像希臘的經典三段論式,但又不完全相似。
可以想像,那個矮個子僧人,可能大叫:
「聲音是無常的!因為凡造作出來的東西,都無常,如瓶。」
那個坐著的僧人,回辯說:
「聲音是常的,因為本來已有,像虛空。但虛空不是造作出來的,不是造作出來的!」
小個子連環拍掌回擊……
他們用邏輯的形式辯論佛理。
在古印度,辯論是大事,輸了要改信他宗,甚至切掉舌頭。
印度千多年的傳統,西藏數百年的辯經。
從另一個角度看,若說色拉寺的辯經,已習慣了遊客圍觀而無視,也是可以的。
算了吧!後現代,作者早已死。色拉寺的辯經,已失去了發言權,交給了遊客自由詮釋。
迎面而來,我們遇上一班辯完經的僧人。
小黑想拍照,他們斷然拒絕,「請不要拍照,請不要拍照!」
僧人們,還是保留著一種古代氣質的尊嚴。 ■節選自《冷西藏.熱西藏》
註1:藏傳佛教中僧人間的一種辯論,採問答的方式進行,藉此加強對佛經的學習與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