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DR醫學美容集團銅鑼灣分店昨日照常營業,亦有顧客上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近年興起的醫學美容再爆事故。4名女子於「DR醫學美容集團」接受靜脈點滴療程後,出現敗血性休克,其中3人危殆,1人情況穩定。衛生署調查發現,共44人曾在該集團的分店接受「DC-CIK」靜脈點滴療程,並指令有關美容院停止相關療程,而港島總區重案組已接手調查。美容業界指出,現時規管存在4大漏洞,包括「醫學」與「美容」定義混淆、事故責任不清、以美容師代替醫生進行醫療程序,以及美容廣告誤導,促請政府加強監管。
涉事美容集團有逾30間分店,而情況危殆的3名女子均於銅鑼灣分店接受療程。衛生署稱,該4名女子接受靜脈點滴療程,聲稱可增加抵抗力、治療濕疹和增強健康等,其後全部診斷患上敗血性休克及血管內彌漫性凝血反應,其中3人須留醫深切治療部。第1名46歲的女子周三進行第2次療程,其後發燒和腹瀉;第2名女子56歲,是長期病患者,同日進行療程後不久發燒,晚上腹瀉嘔吐,兩人被送往律敦治醫院;第3名60歲女子亦於周三接受療程,期間已出現發冷、頭痛等徵狀,翌日發燒,周四晚上由聖德肋撒醫院轉送聯合醫院;第4名59歲女子於上月29日接受療程,其後出現發冷、頭痛及呼吸困難等徵狀,昨日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情況穩定。
何栢良:靜脈注射高危可致死
「DR醫學美容集團」昨日發表聲明稱,負責療程的醫生非受聘於該集團,以及醫生會在進行靜脈注射前,對接受注射人士進行評估,以專業知識判斷是否適宜進行注射,並指集團會協助相關政府部門追尋事件起因。
該美容集團網頁列出不同的美容技術,包括聲稱自體細胞治療以改善皮膚質素,涉及從顧客身上抽取血液,再濃縮和處理以培植免疫細胞,之後再將混合物經靜脈輸液送入體內,以達致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靜脈點滴治療是高風險的醫療程序,倘重複使用儀器或藥物,會令過程易受污染,一旦受污染,可引致接受注射人士的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出,處理體內細胞的過程很嚴格,多用於血癌或其他嚴重血病的治療,應在醫院的無菌狀態下進行。
美健總會:從嚴限制醫學美容
近年不少美容院以「醫學美容」作招徠,工聯會屬會香港美容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昨開記者會,主席許慧鳳指出,政府對美容業界的規管存在4大漏洞。第一,當局未有清晰界定「普通美容」與「醫學美容」。她解釋,前者是皮膚護理和化妝等,後者則涉及具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但當局未有監管醫學美容,亦未有清晰的指引,導致無良商人走法律罅,利用公眾對美容健體的追求,混淆美容與醫療的分別,促請當局釐清定義。其次是誤導性廣告,許慧鳳批評有不法商人以誤導性廣告吸引消費者,令事故頻仍、層出不窮,建議參考醫務衛生條例,立法規管,對醫學美容實施更嚴格限制。
美容院大肆宣傳各式各樣的醫學美容療程,但動手進行療程就是美容師或醫生,一旦發生事故,到底責任誰屬?許慧鳳表示,現時並無法例清楚界定,有美容師曾致電工會查詢,憂慮美容公司會將事故責任推給美容師。她又指出,現時不少美容院會內部培訓美容師,教授他們進行一些原本應為醫生方可進行的醫學美容程序,例如打針等,已遠超美容師的技術水平,但美容師為保飯碗只能「頂硬上」,促請政府定期巡查醫學美容中心,查證負責療程人員的相關資格證明。她促請政府加強監管,否則業界的專業水平勢繼續下降,最終受害都會是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