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書中字有夢女神》劇照。資料圖片
鄭政恆
不少有文學創作經驗的朋友,都對《書中字有夢女神》(Ruby Sparks)抱有好感。當然了,這是一部關於文學創作的電影,而且道明了一個作者面對創作困難的焦慮心理。
男作家Calvin少年得志,無以為繼——好像《麥田捕手》(Catcher in the Rye)的作者沙林格(J.D. Salinger)般一書成名,往後難以跨過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然而Calvin更喜歡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將狗兒命名為Scotty——要見心理醫生,醫生給他寫作功課,於是Calvin開始創作小說,怎料弄假成真,小說中的角色成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女子,真的是「男人創造女人」、「命名就是創造」(Naming is creating)。
如果說《書中字有夢女神》是關於創作,可能很正經,其實電影也關於愛情與成長。Calvin愛上了親筆創造的Ruby Sparks,而她沒有整全的自由意志,Calvin可以任意書寫控制(至此,Calvin之名,令人想起對自由意志論持否定態度的神學家加爾文),然而在二人相戀的過程,又可以看到Calvin的自戀、依賴與佔有慾,二人也經歷了相遇、熱戀與分離。天才作家也從自我中心,變得學懂放手,尊重他人的自由。
電影最教人訝異的是,飾演Ruby Sparks的Zoe Kazan,不單是名導演伊力卡山的孫女,更是本片的編劇,換言之,Zoe Kazan書寫Calvin,而電影中的Calvin書寫Ruby Sparks,Ruby Sparks由Zoe Kazan親自飾演。現實中Zoe Kazan的男朋友就是飾演Calvin的Paul Dano。Paul Dano在今年另一部電影《我的單身爸爸》(Being Flynn)中,也是飾演青年作家。
《書中字有夢女神》的深層是關於創作與創造,表層是關於成長與戀愛,也輕輕一擊男性中心思維。一部作品,能深能淺,雅俗共賞,教人喜愛,見證Zoe Kazan的才華。而我還是更加喜歡韋家輝的《再生號》,也是關於創作,但他不談情說愛,而是說生與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