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棠道公廁。資料圖片
文滿林
提起公廁(廁所),就不期然想起往日坊間流傳的兩首如廁的打油詩,「蹲下一團和氣,起來萬事亨通」,「腳踏黃河兩岸,手拿機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可謂傳神之至。此乃形容幾十年前如廁的「𢸍式」公廁的設備狀況。當下的公廁及其設備大致都改裝坐式,舒服好多。然「𢸍式」都有,但漸已式微少見了。或者從記憶中才能尋找到它們的坐落、樣貌和「風景」。
有說看街頭公廁最能體現城市發展的變遷。此話雖說有點過甚,但也不無道理。就以香港島街頭公廁來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幾十年間,無論在數目上或是在設計、設備上都有顯著的變化。有些獨特的公廁隨著城市不斷發展而消失。要尋找這些消失的獨特公廁,只有在依稀的記憶中慢慢追尋。
要數香港島市區具有獨特「風格」的公廁,當少不了西環堅尼地城、西營盤、中上環一帶,數量也最多。所謂獨特者,當然與普通常見的公廁不同。例如西營盤區就有兩個甚具特色的公廁。一個在第二街與西邊街之馬路地下,上面行車,下面如廁,別具一番滋味和「風景」。類似這種形式的,在皇后大道西高陞戲院的一條「雀仔橋」下邊也有一個公廁。所不同的是,該廁所建築在「雀仔橋」下邊,橋上面馬路用作行人,直通國家醫院(即西營盤醫院)。這條雀仔橋成弓形,頗有特色,至今還在。公廁建在下面與行車馬路一牆之隔。一邊如廁,耳邊就清晰聽到行車聲及震動聲。以上兩個「地下」公廁都在八十年代被市政事務署封閉。只是封而不拆,還能憑弔一番。
除此之外,在上環之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的夾角位,還有一間建在馬路底下的公廁,至今還在「營運」。這所馬路底下的公廁,與西營盤第二街和高陞戲院雀仔橋之地下公廁有點區別,入地頗深,廁位較闊,照明較光。不似以上兩間地下公廁昏昏暗暗,臭味熏天。大抵因為所處的地段區份不同。但有一樣是劃一的,都是「蹲」式設計(𢸍),一條直渠,每隔一段時間就放水沖廁。說來有點尷尬,碰巧如廁時放水,隨時「中招」,水花弄至屁股或褲腳濕晒。值得一說的是,這所深度地下公廁所處的位置,除了位於中環鬧市之外,其對面就是在數十年前最有名的高檔茶樓「得雲茶樓」。在八十年代初已被拆卸改建成為一座三十多層高商廈和公園仔。
現在還有另一所地下公廁,就在中環街市西面接近皇后大道中之間。不在馬路下面,而在街市地底。現存的兩所中環地下公廁,應是經過多番裝修和改建,已經不是早年興起的「蹲式」(𢸍),而是坐式(坐塔),如廁頓感舒服好多。廁內燈光火著,乾淨通爽。當然與舊式地下公廁不可比擬。筆者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居於港島西區,又是因為從事三行建築,四處遊走之故,對這些公廁並不陌生,頗有印象,經常「幫襯」。感覺港島的街頭公廁特多,而地下公廁也多。未知九龍半島有沒有這些馬路地底的公廁的興建和「存貨」。地下公廁算是香港島的另一類型的獨特「風景」吧。
除了以上所說的多個地下公廁之外,還有另類別具「風格」的公廁,不是建在馬路地下,而是建在馬路中間的,公廁左邊及右邊就是行車的馬路,車來車往,便急的人要趕去如廁非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不可。這類馬路中的公廁在香港島特別多見。例如在西環堅尼地城電車路與爹核士街之夾角位就有一間;在石塘咀水街與皇后大道西也有一間;在灣仔春園街與交加街之間另有一間;在鵝頸橋電車路還有一間;在北角華豐國貨公司西面電車站也有一間。有些馬路中間的公廁現今仍然可見,然有些早已「毀屍滅跡」不見蹤影了。
這是因為城市的發展和變遷,馬路少汽車愈來愈多。若然現在一些熱鬧街道中間還「擺」著間公廁是不是有點「怪誕」和「老土」大煞風景,更莫說浪費公地了。但四五十年前與今時今日的環境截然不同。過去市區人口少,汽車流動量更少。將公廁建在當街當巷的馬路中間,大大方便附近居住市民如廁解急之便也。
談到公廁,上了年紀的人都有一種感覺,街頭公廁愈來愈少,不似四五十年前隨街可見的「盛況」。當然理解,那是社會變遷的必然所致。過去公廁多,是因為樓房建設簡陋,許多三四層高的住宅沒有廁所設計和配備,如廁就得落樓去公廁解決,越多勞苦大眾基層勞工居住的地區就越多見公廁。當然部分是因為方便旅遊人士而考慮的,一部分也為外出工作的人而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當下的公廁也在變革,因為樓宇結構使每座大廈每層每個單位都有廁所,半夜三更人有三急也無需跑去街頭公廁解決。眾多的酒樓食肆也有。最顯著的變化是,街頭的公廁愈來愈少,然各種大型建築及商場的公廁則有增無減,而且非常講究和科學。有些甚至有專人管理和服侍,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公廁的變革,雖說是小事,但也是大事。往往令外來遊客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增添許多名牌效應。
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港府當局為了改變香港大都會形象,打造旅遊之都,不惜花費四百多萬元在維多利亞公園西面鄰近百德新街之馬路旁興建一座美輪美奐全港最貴最豪華公廁,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改革全港公廁就是其中一環。由此可見,公廁對大都會城市的影響和效應的重要地位。可惜這座全港建費最貴的豪華公廁卻因公園改建而清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