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本高中學生對奧巴馬當選感高興。路透社
在選戰中互拋對華強硬論調,已然成為美國總統大選中的一慣做法。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這是受困於就業疲弱、貿易逆差過大、社會不滿加劇等經濟形勢不彰的自然反應,另一方面,中國的高速發展已成為美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作為昔日霸主,後者接受這一現實也需要時間。「對於未來四年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外交室主任袁征說。
奧首務解決財政懸崖
對於大選之後中美貿易能否得以緩和,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戰略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持謹慎態度。他稱,儘管大選壓力不再,美方不至像此前一樣咄咄逼人,但奧巴馬政府當下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財政懸崖—即稅收增加的同時財政支出又大幅削減的問題,相較之下,對華貿易並不是其當務之急。
袁征亦認為,造成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主因是美國經濟狀況欠佳和由此而生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未來如美國經濟狀況轉好,對華壓力亦將隨之減弱。
應尋求解決問題達共識
「中美貿易摩擦的癥結不只在於不平衡,而在於整個貿易體制。美國認定中國的所謂國家資本主義已對其構成了全方位的挑戰,中國必須有所準備。」何偉文提醒。
袁征則認為,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美國已將對華關係視為其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在此基礎上,兩國應在發展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已成為兩國共識。■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