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吳母市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9]     我要評論

潘國森

 世紀末首次參加金庸小說研究的學術會議,此後與吳宏一、林保淳兩位教授有數面之緣。吳老師是林老師的老師。林老師甚謙光,對我說還以為我比他年長,見面一問才知剛好相反,直到今天林老師還是很客氣的稱我「潘兄」。這算是平輩論交,所以在吳老師面前,理所當然不客氣學林老師一樣,以老師相稱。

 未認識吳老師前,曾經看過他老人家一篇小品,篇名忘記了,也沒有留意作者的署名。後來再翻,才知道是吳老師回憶小時候的一樁不起眼的小事。那一回重讀,心中想道:「怪不得吳老師如此溫柔敦厚,原來詩教之外,還得力於母教。」

 吳老師這篇小品回憶當年跟他令堂去買梨時的簡短對話。這個故事可以稱為「吳母市梨」,故事主角的嘉言懿德足可以入得《世說新語》的《賢媛篇》,堪與人盡皆知的「孔融讓梨」媲美。吳老師當時是個還未上學的小娃娃,半世紀以上的回憶吧。吳老師在文中說明他媽媽是個沒有怎麼上過學、不甚識字的農村婦女。此番買梨,在「小小吳老師」眼中,看上去有點奇怪,媽媽沒有挑最大最好的,對兒子說道:「不要把最好的都挑了,把好的留些給其他人。」

 這是甚麼樣的教育?

 比《朱子治家格言》的「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還要高一兩層。跟《鏡花緣》描述君子國人做買賣的故事不相似。很有《易傳.大象》的味道,即所謂:「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吳母沒有上過學,這種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極致,只能在農村的淳樸民風和日常生活中,向長輩和鄰里學習得來,若非如此,則只能說是前生帶來的夙慧。吳老師是台灣高雄人,那個年頭農村能有甚麼娛樂?吳母受的教育,恐怕只能再加一點節日時看看傳統地方戲曲而已。

 賣梨是甚麼規矩?香港的情況,按我自小所見,橙、梨、蘋果之類以每個定價居多。價錢劃一,梨大小美醜卻不同。這就有叫買家爭購最好幾個的誘因。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稍到中國內地走動,才知內地的習慣是以重量定價,連雞蛋也是按重量而不是香港每個蛋算多少錢。梨以重量定價,買家仍有挑長相好的誘因。

 不管「吳母市梨」是按個數還是按重量算帳,這種風範應該不可能是我們的「普世價值」、「核心價值」。「吳母市梨」,跟其他消費者一樣的付鈔,卻沒有當今流行的「消費者權益意識」,只取自己所需,這種謙讓的懿行,求諸古人也極為難得。

 過度的社會福利,經常有滋長庸人貪念的風險。現代許多社會的甚麼醫療保險制度,最終要破產,主要原因應該是太多人害怕「吃虧」,無病也要見醫生領藥取病假。最近,香港因為扶貧的長者特惠津貼,導致許多人事先張揚要詐窮領錢,「慌死蝕底」,便想起「吳母市梨」的故事。

 把好的梨留些給其他人吧!

相關新聞
百家廊:眨眼紅綠燈 (2012-11-19) (圖)
琴台客聚:吳母市梨 (2012-11-19)
翠袖乾坤:港女「五百元人情」的社會教育 (2012-11-19)
跳出框框:家是城堡 (2012-11-19)
杜亦有道:不留相思債 (2012-11-19)
思旋天地:再鑄輝煌 (2012-11-19)
網人網事:「淘」時代 (2012-11-19) (圖)
百家廊:母愛是佛 (2012-11-16) (圖)
琴台客聚:豹與吸煙 (2012-11-16)
翠袖乾坤:關於仁慈 (2012-11-16)
古今談:死亡之海原來是聚寶盆 (2012-11-16)
生活語絲:立法會用英語? (2012-11-16)
演藝蝶影:致群四十年 (2012-11-16)
此山中:東方面孔 (2012-11-16)
百家廊:緬甸記事 (2012-11-15) (圖)
閒情逸致:小清新的蕹菜 (2012-11-15)
翠袖乾坤:她不要一千要八百 (2012-11-15)
海闊天空:雅典印象 (2012-11-15) (圖)
杜亦有道:雌雄莫辨 (2012-11-15)
隨想國:說 話 (2012-11-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