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莫言12月7日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講故事」。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幼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本月7日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以《講故事的人》為題講述「中國故事」。有網民指演講內容膚淺得「像中學生作文」,但莫言文學館館長、莫言研究會秘書長毛維杰指出,演講內容完全吻合莫言文學觀,他用妙趣橫生的語言講述精彩故事,是優秀小說家具備的標準,亦是莫言的文學創作觀。
作品多注重故事性
毛維杰表示,莫言善講故事,文學作品多注重故事性,連「大作」亦是由小故事、小情節或小場景逐漸擴大延伸。如上世紀80年代炸響文壇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便是從夢境開始,勾勒出奇特美麗的畫面:光滑的鐵砧子,泛著青幽幽的光。在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蔔。紅蘿蔔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鬚鬚像金色的羊毛。紅蘿蔔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還有少女追逐著……
「批評者未深入了解莫言的文學創作緣由,亦沒有讀懂演講內涵。」毛維杰指出,莫言是講真話的人,演講內容平實而深刻。文中強調童年記憶、鄉土親情對他的滋養,正是文學最本質的東西,即立足於自己的文化、民族、歷史和社會之根。莫言對童年和母親的回憶令人印象深刻,表現他的平民意識和鄉土情懷。「整個演講從個人化角度,講到自己成長經歷和文學經驗,對外界理解他及中國當代文學,有不尋常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