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萊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前副會長 前駐中東大使
埃及、突尼斯、利比亞、也門等阿拉伯四國轉型之後,它們的基本矛盾並未得到解決,特別是經濟滯後,舉步維艱,民生凋敝,廣大民眾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眼下各國政府尚拿不出一個較為務實的經濟發展規劃。治安惡化,社會沉渣泛起,盜賊橫行,趁火打劫,大搞打砸搶燒,宗教、族群械鬥增加,擾亂社會治安。政府權威、公信力大跌,許多人還被「革命情緒籠罩」,動輒上街遊行示威,弄得人心惶惶,無心工作。10月12日,埃及首都開羅,出現街頭暴力,數千名支持和反對埃及總統穆爾西的示威者發生肢體碰撞,大打出手,造成了110人受傷。此外,約旦爆發示威要求國王下台。由於約旦政府宣佈家用燃氣和汽油價格分別被調高53%和12%,從11月13日開始,約旦國內開始出現動盪。16日,法新社安曼報道:「有上萬名示威者前所未有地要求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下台」。他們高呼:「人民希望改革政府。自由,自由,打倒阿卜杜拉。」近來,以色列空襲加沙,並大兵壓境威懾巴勒斯坦哈馬斯,使動盪的中東地區局勢更是雪上加霜。儘管雙方已達成停火協議,並實現了停火,但仍有再次爆發衝突的可能。
兩大熱點持續升溫
持續長達20餘月的敘利亞危機迄未見緩解。流血衝突不斷,暴力、爆炸事件時有發生,生靈塗炭。敘經濟形勢每況愈下,物價飛漲高達20%以上;部分高官叛逃,一些官兵譁變,直接影響軍隊的士氣和統治集團凝聚力;反對派正在走向聯合。11月4日,他們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開會,商討建立「統一陣線」,對抗巴沙爾政權。11日,敘各反對派組織同意組建議會式反對派領導機構「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反對派武裝力量也有較大發展,但在未獲得大規模外國軍援或直接軍事干預的情況下,難以扭轉戰局。目前,敘執政當局依然能控制局勢,政府軍仍佔優勢,掌握著戰場的主導權。敘問題的外溢效應日趨明顯,殃及黎巴嫩和土耳其等周邊國家安全。對此,國際社會予以普遍關注,強烈主張政治解決敘危機。聯合國—阿盟特使卜拉希米正積極進行斡旋。11月6日,他說,如果敘危機得不到解決,可能成為第二個索馬里。俄羅斯指責西方企圖武力推翻敘政權。關於伊朗核問題,美西方對伊重在拉緊「繩索」,迫其就範。他們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加大對伊制裁,劍指其經濟命脈—能源和金融領域,使其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嚴重受損,爆發民眾抗議活動。與此同時,美國多次出動航母,橫行海灣,同伊艦對峙,並在國際上千方百計地最大限度孤立伊朗。以色列對伊喊打聲甚囂塵上。面對重重壓力,一方面,伊方主動提出恢復6方會談,以緩解伊與西方的緊張關係。另一方面,伊積極備戰,加強陸海軍演,試射先進導彈;對內多管齊下,穩定經濟形勢。伊借不結盟國家峰會之際,有力地回擊了西方孤立伊朗的圖謀,甚至連美國《紐約時報》都承認,「潘基文和另外120個國家參與不結盟運動會議,挫敗了以美國和以色列為首的孤立伊朗的努力。而埃及總統與會的決定令以色列心神不寧。」
地區伊斯蘭政治勢力崛起
各國伊斯蘭力量,以政黨面目出現,參與議會民主選舉,在突尼斯、埃及、摩洛哥總統或議會選舉中勝出,在利比亞、蘇丹、毛塔、阿爾及利亞、科威特的議會中贏得了重要席位,在也門推動南北分裂,在黎巴嫩間接掌控政局走向,從而出現了伊斯蘭色彩增加、世俗主義及其生活方式受到衝擊的趨勢。在對外政策上,阿拉伯轉型四國獨立性增強,改變了舊政權一味親西方政策,並在大國間縱橫捭闔,「向東看」勢頭明顯。埃及總統穆爾西執政後,首先訪問了沙特、中國,而非美西方國家。
美國掌握中東事務的能力大不如前
地區局勢變化並未沿著美西方設計的「民主」軌道發展,反而使得與西方存在結構性矛盾的伊斯蘭勢力崛起,甚至掌權,地區人民反美情緒高漲。9月,一部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影片,激怒了全球的穆斯林,有30多個國家的穆斯林上街遊行示威,以示抗議。憤怒的利比亞班加西民眾襲擊了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美國駐利大使史蒂文斯遇難身亡。這充分凸顯了美中東政策的失當。如美不改變其中東政策,必將失利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