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鍾泰博士 大舜政策研究中心主席
近日,新界東北發展及長者生活津貼在社會引起討論。有意見指政府為其政策向公眾宣傳,賣廣告,爭取支持,是不合適的做法。因此,建議要兩面兼顧,一面要政策能反映社會的需要,一面也要有前瞻性的期求。
政府為了讓市民了解頒發特別助老金的政策,在各大報章刊登了廣告,說明其用意,類似這種廣告,不是對或錯問題,而是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可以讓市民了解與支持政府快將推出或已推出的政策。
其實,要做到「政通人和」,政府可用的慣常做法不少,最被人肯定而又有效的辦法是採用公眾諮詢,這辦法適用在所有重大決策。過去長期以來,本港重大政策的制訂會用上3年至5年時間向公眾作出諮詢。即使是急於上馬的政策,也都可在短時間做到全面的諮詢工作,只要辦法提得精準,能掌握到民意所在,即使事後有人反對,對政府亦無傷大雅。反之,如果諮詢工作策劃到執行做得草率、不完善,便會引致社會反彈,以至損害社會的公信力。
除了諮詢辦法外,另一慣常被用的是先和議會的民意代表或政黨代表溝通,先以政府政策腹稿或意向去和他們「吹風」或「探風」,又或者與媒體高層交換意見,讓他們心裡有所準備,便不會感到意外而接受不了。何況有事先溝通,可先知道民意與輿論主事者的想法,加以吸納,集思廣益,會把反對力量消化於未然。
還有一個辦法是借重「利益集團」(Interest Groups)為決策的對象。作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香港現成的各種各類的利益集團好幾千個,他們的存在就是把共同利益的成員組織起來,有的利益集團勢力雄厚,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只要政府估計好甚麼政策制訂會對甚麼利益集團有正面負面的關係,有了準確的「摸底」,出亂子的政策也無大礙。
此外,政府所作出的政策都有負責的部門,如果主其事者當碰到異議的時候能利用媒體多作解釋答辯,讓更多的社會人士了解決策的原委,便可把反對聲浪緩和下來。主事者在決策過程中已掌握了充分的資料數據與具體事實,反對者再了解有關政策,也不可能比主策者更了解情況,主事者只要將政策根據和盤向公眾交代,才是最得體、最有效的問責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