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星期六參加「2013紀念任劍輝女士(1913-1989)百年誕辰粵劇藝術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任劍輝唱片曲初探》。由於是「研討會」,我一向都採取「穩打穩紮」的策略,絕對不會像在講座發言般盡情發揮,所以當天只報告了幾組數字,枯燥乏味,台下眾生閉目養神,鴉雀無聲。
研討會上不乏聲情並茂的發言。有一位講者以西方「面相」來解讀任劍輝表演風格,說任姐的面有助她建立兩種性格:「多情」和「戇直」。他還引述別人的分析,在廿世紀五十年代,任姐在電影的表現可分作三段時期……,結論是任姐接拍超過三百部電影,連傻子的角色也演得維肖維妙,顯示她追求藝術的突破。雖然我不敢說講者的分析錯誤,不過可以提供一些資料作補充。有一位曾長時間追隨任姐的前輩對我透露,任姐很喜歡「賺錢」(註:不是貪錢),所以拍電影不介意演出任何角色。曾有人找她扮演疆屍,她照接如儀,後來在白雪仙強烈反對下才作罷。任姐那一輩的人經歷過軍閥橫行、日軍侵華、國共內戰等艱苦歲月,非常重視工作機會是可以理解。同時,任姐在粵劇界很有人緣,接戲也由於人情難卻。
當天的研討會啟發我對重新認識任姐在仙鳳鳴劇團的情況。過去,我只想到她幫助仙姐實踐理想,是一塊大大的綠葉;但聽了一位講者說任姐有「潛德之光」,我領悟出任姐是劇團的「定海神針」。定海神針乃是一根鐵柱子,二丈有餘長,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遺下,放在東海。孫悟空去東海龍王處索取兵器時,奪取了它,變成「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任姐在粵劇圈深受台前幕後的敬重,有一趟樂師發生嚴重衝突,她出來說一句話便擺平了。仙姐成功在劇團裡推行革新,我大膽判斷,人人給任姐面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