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絕代風華》中的劉曉慶。
劉曉慶主演的話劇《風華絕代》在北京天橋劇場連演三場,賽金花的傳奇色彩加上劉曉慶的明星效應,使《風華絕代》成為過去一年最賺錢的話劇之一。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故事以及必要的娛樂效果,這部劇實現不了要演過百場並向更多場次進軍的想法,導演田沁鑫之於它的功勞也不容小視。
賽金花在上海得意至失意,遷至北京後達到名聲頂峰,但因八國聯軍侵入,失去朝廷官員保護,再度回到上海,《風華絕代》把賽金花的人生經歷簡化為三幕劇。話劇也沒有為了追求深度而將劇情複雜化,而是把重點放在描述賽金花如何穿梭於男人中間左右逢源,並且點明了這樣一個觀點:人人都愛賽金花,並非只因為她的風華絕代,而更像是欣賞她的至情至義。
請劉曉慶塑造舞台版賽金花是個無比正確的決定,在戲中,劉曉慶伶牙俐嘴、幽默俏皮,舌戰商賈、名臣時一次也沒輸過,她不但成功挑了話劇的大樑,也接過了把觀眾逗笑的重任,這是為什麼說《風華絕代》娛樂效果好的重要原因,田沁鑫最大程度地去掉了這個角色的風塵味,也去掉了時代的悲痛與滄桑感,觀眾更多時候只會看到,賽金花與同時代的西方社交名媛一樣,影響著別人的抉擇,也牢牢掌控著自己的命運。
有一點無法否認,劉曉慶和賽金花擁有同樣的性格色彩,比如豪爽、大大咧咧、對情義有自己的理解與堅持,否則兩人不會在舞台上隔空相會,讓人相信歷史上的賽金花的確如此真實。劇中有兩個情節,足見這部戲在細節方面的用心,一是魏斯炅得到賽金花資助留學後給她寫來了一封信,忙於社交場的她根本沒時間也沒心思拆開,劉曉慶在那個瞬間表現出一個「大牌」的氣勢,也清晰地刻畫了賽金花的「在場感」——她只能抓住身邊能幫到她的男人,而無法顧及遠方的「知己」。二是賽金花去見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先是義正詞嚴譴責聯軍侵入行為的粗暴,再是以與聯軍做軍糧生意為要挾,最後是幫助姐妹討要被聯軍搶走的細軟,這一幕,俠女風範、精明商人和市井女子的形象在劉曉慶身上三位一體地呈現出來,令觀眾忍俊不禁又哭笑不得。
避免對賽金花這個人物進行評價,是《風華絕代》的高明之處,作品對賽金花毫無褒貶之意,只是盡可能地去豐富人物形象與內心。賽金花究竟有沒有見過瓦德西,為救助京城百姓究竟有沒有出過力,對於這些爭議話題話劇採取了模糊處理,在劇的後半部分,兩位娛樂記者開始更多地承擔起敘述的重任,賽金花在舞台上,彷彿成為戲中戲的人物,這麼處理,迴避了一些敏感問題,也算是對歷史人物的一種尊重。
《風華絕代》是一部大劇、正劇,也是一部喜劇,很難想像整個觀劇過程會在時不時響起的笑場中結束。最後一場戲,劉曉慶身穿一身耀眼的白色婚禮服與魏斯炅結婚,身邊眾人甚至連死去的故人也前來道賀,道賀的場景也組成了演員謝幕的一部分,這是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也許,對於曾被劃歸舊社會受苦受難者形象群的賽金花來說,這是一種有點兒過於豪華的懷念吧。 ■文:韓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