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郭浩文)香港作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金融業健康發展可謂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張華峰(見圖)在全國「兩會」期間作出提案,擔心香港證券巿場衍生產品過多,中小證券商經營困難,巿場變得單一化和充滿風險,建議中央政府從降低香港證券行進入內地門檻,准許香港證券行參與深圳前海開發以及增加中小企生存空間三方面著手,確保金融巿場多元化並可持續發展。
身為香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的張華峰的提案為《金融發展為實體經濟服務 助港中小券商開拓內地巿場》,並提出3項建議,建議中央降低香港證券行進入內地巿場的門檻,在前海容許香港證券公司成為內地註冊證券行的大股東以至准許香港證券行在內地獨資經營,幫助內地引進香港管理經驗。
他並建議內地在對國際投資銀行和跨國金融機構的開放政策中,應同時兼顧香港中小證券商的參與,增加中小企的生存空間,締造一個容許大、中、小型各類證券商均衡發展的機會。
港金融經驗國家應善用
針對深圳前海的發展,張華峰認為,香港證券行擁有洞悉國際金融巿場,準確掌握巿場訊息、了解各種金融產品風險等豐富客戶服務經驗,國家應該善用,允許香港證券行參與前海開發活動。
憂衍生產品過多增風險
張華峰進一步解釋,金融發展應該為實體經濟服務,不應自我膨脹、自我循環,脫離實體經濟,衍生產品巿場膨脹會增加巿場風險,但香港目前的衍生產品成交量已佔巿場總成交量兩成多至三成的水平。「我憂慮各式各類的金融衍生產品過多,甚或進而變成主流產品,勢令香港巿場失去作為企業集資平台的功能,而且,一旦金融巿場再受衝擊,將形成難以想像的金融災難,香港特區政府也就無法應付。」
他說,「可持續發展和蓬勃的金融巿場應該是多元化、多層化的巿場」,但香港的中小證券商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經營狀況艱難,巿場漸趨單一化,內地和香港應該避免扼殺,並且致力維護中小證券商的生存空間,協助他們壯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