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在香港,當好多人在思考如何在生意上可以賺取最高利潤,怎樣大肆宣傳時;有一些人卻在想如何可以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默默地耕耘不問回報。
最近好友介紹我到一間社會企業餐廳午膳,那是位於長沙灣通州街星匯居的《好.廚房》,由聖公會福利協會成立,專門聘請在深水埗區居住的失業人士,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推廣健康飲食。餐廳設落地玻璃,陽光透進來,布置簡潔舒適,還提供參考書籍及小禮品。該店以「無味精、有營養、自製天然調味料、不時不食、少油、低碳、低排放、健康及環保」為主題。
我前往光顧那日餐廳開業才十天,服務員雖有點不熟習,但態度甚佳。尤值一讚的是食物,由於無味精少油,吃來清甜味鮮,沒有一般食肆餐食的油膩感覺,腸胃份外受落。加上這餐廳的意義,那餐吃得特別適意。
席間好友還告訴我們一個社企的故事,有一位前傳媒人因坐輪椅的母親一次在街上攔不到的士,所有司機見輪椅客揚長而去,令他深感行動不便人士的困難,引發他要為這群人士服務的意念。他聯絡上有心行善的人,但並非伸手要錢,而是提議為他們投的士牌。他知道日本有為輪椅客而設的的士,於是訂購三部右軚車來港。之後聘請幾名年紀較長、找工難的司機。經推廣後,不久便有一班穩定的客源,有需要的人都會預約,司機在接送期間的空檔也可以在街上接客賺取外快,投資者的的士牌也升值了,最重要的是需坐輪椅的人士不愁被的士所拒。
在社企餐廳聽社企故事,透進的陽光就像同時溫暖了我的身及心,在香港這充斥矛盾與冷漠的城市,新公民理念在治療社會的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