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心.景》聯展中的藝術家
文:Jasmine
「心」與「景」:心性與心靈,景色與風景。心與景的結合參照了傳統,重新思考宋、元、明時期的文人畫如何呈現出有別於宋明儒學的另一種可能性。董其昌的名言:「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指明了心性修煉與自然景色的豐富性以及相互增補的必然性。「心.景」藝術家聯展探索傳承的精神維度。今次《心.景》藝術家聯展的六位藝術家:陳光武、張秀英、梁銓、林國成、劉國夫及蘇勝前,以包容的心胸「景隨心畫」,展出超過三十件精選作品。我們將與是次展覽的藝術總監許劍龍展開對談,探討策展理念及「心」與「景」的結合。
可否介紹一下《心.景》的策展過程?
許:對於藝術,愈接觸得多,便愈會刺激思考,近年來經常走訪內地的藝術家與畫廊,讓我重新認識及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越發感受到中國文化中的變化及其永恆性。傳統文化是藝術的泉源,隨著時間及社會的轉變,更讓我們明白到藝術跟自身的歷史文化有著緊密關係。在策劃這次「心景」展覽的過程中,與夏可君博士對於中國當代繪畫的傳承精神上的交流讓我獲益良多,更邀得夏博士擔任學術顧問,讓「心景」展覽加添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心」與「景」的結合怎樣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許:所指的「心」與「景」,可演繹為心性與心靈,景色與風景。董其昌有一名言:「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道明了心性修煉與自然景色的豐富性以及相互增補的必然性。我們希望借由「心」與「景」的結合,重新打通我們與傳統、我們與自然的新關係。
這次參展作品中體現出怎樣的特點?
許:參展的藝術家以不同的筆觸和風格,包容的心胸「景隨心畫」,「以心入畫」,他們繼承中國傳統的書寫性精神,自由無為地繪出詩詞描述的中國山水景致。陳光武作品以當代手法重新探索傳統書法,以「陰陽雙重書寫」帶出筆墨的流動性;劉國夫以光感、氣感入畫,帶來了內在的深度,繪畫出非一般的異景;梁銓及蘇勝前以抽象手法,表達一種淡然而深邃的意境;張秀英畫中的黑與白有著一種磅礡的氣勢,引領觀者走進畫中;林國成的黑與白則予人細膩而緩慢之感,進入那自然世界之中,以畫筆在耕耘。
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意境?
許:中國傳統文人畫以自然山水景色為主題,融入古詩詞意境,或以深山幽境暗喻孤身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或以花鳥木石散發精微而凝練的詩意情懷,詩人王維所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正好是文人畫的寫照。透過對眼前美景的描寫,達致物我相融,以山川、流水、鳥語、枯木去體味畫面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層次。
《心.景》藝術家聯展
時間:即日起至4月30日
地點:3812當代藝術空間(香港黃竹坑道12號10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