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八年奮鬥,獻出大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遇難同胞雕塑

——「1213志願者同盟」訪問記

 1213,代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以這組數字作為志願者組織的名稱,顯現出這群心繫家國、緬懷歷史的中國人最為動人和樸實的一面。「1213志願者同盟」成立於2005年,以援助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慰安婦、侵華戰爭細菌戰受害者、抗戰老兵以及記錄抗戰歷史為主要活動。他們來自民間,其義舉曾多次被中國內地傳媒廣泛關注,受到好評。記者不久前訪問了該民間組織,了解他們八年來的奮鬥歷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213志願者同盟」,如今已走過八個年頭;而中國人對日抗戰的維艱歲月,恰好也是八個年頭。八年,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不短的時間。這八年中從事義工活動的喜怒哀樂,成為了這些志願者們最為驕傲、最珍貴的回憶。

心靈震撼的產物

 「1213志願者同盟」的創始人文心,現居南京。她將女孩子天生的細膩、樸實和豐富的同情心,用在了關愛、援助戰爭禍害的弱勢群體上。她告訴記者,「1213志願者同盟」,這個名稱固定下來是2007年12月13日。2007年之前,他們用的名字是「戰爭受害者援助組」。她說,成立這樣一個民間的關愛援助性質的志願者團體,完全是心靈受到震撼、衝擊的產物。追溯到05年,文心還是一個在洛陽上大學的學生。一天,偶然看到有人做關於戰爭大屠殺的紀念圖片展,就加入他們一起當義工,在街頭宣傳抗戰史,這也是文心第一次接觸到抗戰老兵。

 活動中,老兵的境遇令人匪夷所思,歷史在文心這樣的年輕人面前打開了一扇門,她原本不知道血寫的歷史竟然如此,也從來不知道這些本該被稱為民族英雄的人晚景如此凄涼。從那以後,文心開始走訪抗戰老兵。2007年她回南京工作,正好趕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建開館。館方那天邀請了很多大屠殺倖存者來參加活動,而文心當時是一家報社的實習記者,前去採訪。接觸到這些日軍暴行的受害者,令文心很驚訝:與老兵們一樣,大屠殺倖存者也生活在一個城市的最底層,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精神上一直遭受屠殺陰影的折磨。

 從那以後,文心開始在網易、雅虎等網站發帖呼籲民眾關注大屠殺倖存者,得到很多網友支持。這些帖子,直到今天還可以找到。從那之後,有不少網友為其捐款,於是文心成立了這個志願者組織,專門為困難老兵和戰爭受害者送慰問金,並記錄他們的口述史。從2005年到2009年,志願者基本上只有文心一個人。2010年她在西祠註冊版面,開始有南京當地志願者加入,人數也越來越多。如今,1213志願者組織的救助形式與活動相對來說已比較固定。

喜怒哀樂,道盡世事滄桑

 記者獲悉,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季和平,慰安婦周粉英,以及其他細菌戰受害者,1213志願者團隊都會有專門人員進行長期跟進和關注。此外,志願者目前還比較側重侵華戰爭時期的中國勞工這一領域。比如被中國內地媒體廣泛關注、曾被日本侵略軍擄往北海道從事苦役的鳳儀萍老人,也得到了1213志願者的照顧和幫助。

 對大屠殺倖存者、慰安婦,1213志願者主要是從經濟援助加精神陪伴來完成的。 志願者們會陪同並幫助這些戰爭的受害者進行定期體檢,隔一段時間就去陪他們聊天,做一個情緒的宣解與釋放。其中的特別貧困者,1213志願者會給予每月400元援助款;而在二戰中國勞工層面,大家做的更多的是精神援助、陪伴、聊天等。

 在這八年中,最喜、最樂的事情,莫過於受助者視志願者如親人。比如南京的趙紹祥老人,曾參加過台兒莊之役。他將文心視為親孫女。老人愛寫詩,凡有感受,都會訴諸文字。老人每次見到文心都非常開心,像個孩子,為其寫很多古體詩詞。文心覺得,這是一件特別歡樂的分享。而最為憤怒的,則是有人冒充志願者,給家境尚可的老人家中打電話詐取財物,雖然沒得逞,但還是令人非常生氣。

 最為哀痛的,是南京有位叫陳正的老人,曾參加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2007年文心找到他,眼見其生活非常困窘。但老人的要求不是得到援助金之類的經濟訴願,而是希望能獲予承認,得到一枚勳章,承認他是參加過抗戰的,而非罪人。當時,文心沒有這個能力為他爭取勳章。2008年,志願者自己鑄造了一批贈送抗戰英雄的國民榮譽章。文心跑去陳老家,推開門,卻見到陳老的靈堂赫然在目——老人四天前過世了。文心彼時淚如雨下。五年過去了,提及此事,文心依舊難以釋懷,無限哀傷。

八年感悟:得到而非給予

 文心告訴記者,「1213志願者同盟」中的很多成員,都留下過不少感人的故事。例如,浙江天台的林華強,是一名警察,他業餘時間幾乎全部用在幫扶英雄老者的義工事務上。文心曾和他一起去探望睡在豬圈裡的施仁政老人。老人雙目失明,手背上生著一小點一小點的綠色霉斑。林華強沒有絲毫猶豫,俯下身握住老人的手。這一幕,一直留在文心的記憶裡。受到幫助的葉萬火老人病故,林華強更是不顧大雪封山,親自前往老人家中,為其守靈。

 浙江的孫嘉儀,曾和同仁去探望安徽廣德的黃國鎮。老人要喝水,孫嘉儀自己端過杯子喝一口試試水溫,再勺子餵給老人喝。這些志願者都是把老兵當成親人,甚或更親。南京的郭斌,此公平時工作很忙,為了中國遠征軍老兵王金貴的事務,一趟趟前往王老家中,為其協調鄰里關係、修房子、聯繫住院事宜,可是郭斌從未對外談及他做過的這些事情。文心本人這幾年幾乎沒有年節假日,她的除夕、元宵、中秋都是與志願者們幫助的老人們一起度過的。家裡到現在都不清楚她在外面為何而奔波。

 文心很坦率地告訴記者, 她越來越清晰地感覺到:從事幫扶戰爭受害者以及老戰士的活動,是一種得到,而非給予。這些耄耋老者,給予志願者的情感,遠比志願者能給他們的幫助要多得多。例如,志願者們對這些大屠殺倖存者以及老兵很關心,陪他們吃一頓飯、舉辦一次聚會,對於志願者而言,或許只是一次活動;但這些老人們來說,則是將志願者當成是精神支柱。老人們的情感淳樸、簡單、熱切,令人動容。從這些老人們的身上,文心以及志願者們感受到滄桑坎離之後的淡定,與從容無比的珍貴。文心說,奮鬥八年了,喜怒哀樂,一湧心頭,但她時常覺得自己很慶幸,仰望理想的星空,腳踏堅實的大地,有這個機緣能陪在這些老人們的身邊,聽到那個時代最後的聲音。

相關新聞
八年奮鬥,獻出大愛 (2013-04-01) (圖)
民間志業,生生不息 (2013-04-01) (圖)
觀光之餘,更需瞻仰與追思 (2013-03-30) (圖)
「遊人到此,請脫帽致敬」 (2013-03-30) (圖)
俏也不爭春 (2013-03-20) (圖)
華僑心目中的理想國 (2013-03-20) (圖)
在消費與觀光的徘徊中 (2013-03-18) (圖)
旺角街市 (2013-03-18) (圖)
車公廟祈願 (2013-03-18) (圖)
離島風景 (2013-03-18) (圖)
觀光巴士 (2013-03-18) (圖)
維港 (2013-03-18) (圖)
開啟文化旅遊的新時代 (2013-03-18) (圖)
文學中的歷史回溯——歐陽修《新五代史》中的文氣縱橫 (2013-03-04) (圖)
時代的新聲 以史促文 (2013-03-04) (圖)
宋代的城市生活 (2013-03-04) (圖)
歐陽修手跡 (2013-03-04) (圖)
歐陽修雕像 (2013-03-04) (圖)
從文獻到歷史的隆重登場 (2013-02-18) (圖)
十字路口看顧準 (2013-02-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