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楚茵
報界加價聲不絕,卻一直未敢加價的原因何在?查實有不少說法,有指本港雖已通過競爭法,但正式推行需時,加上不少行業習慣採取行內先協議,後加價的方式運作,而報界亦有近似運作。不少報章都傾向先商討後加價,以免率先加價者的讀者流失至未加價的報紙上。而另一巨大的威脅就在於似雨後春筍般的免費報紙,因為報章的收入來源建基於廣告收入,偏偏廣告收入則建基於讀者人數,餡餅被增加的競爭者分薄,所以各報只好採取「敵不動,我不動」之策。
的確,自2002年4月15號首份免費報紙《都市日報》於本港面世後,於2005年就有《頭條日報》及《am730》先後加入戰團,2007年連市場上僅得兩份的英文報,當中本來收費6元的《英文虎報》亦變身免費報,其後更有《晴報》、《爽報》、《新晚報》及《好報》等都煽起烽火,為報業再添變數,難怪收費報只能以靜制動,更甚者當《爽報》於2011年9月面世時,《東方日報》及《太陽報》更以減價迎擊鎖客。
免費報搶食 收費報廣告跌
近年傳統報章銷量逐年下降2%至3%,加上新媒體的盛行都分薄傳統媒體廣告收入,據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的一份有關香港市場推廣服務業概況及廣告市場調查公司admanGo的資料顯示,整體報章廣告收入於2012年上半年錄得按年增長,本港的廣告開支雖持續增長,但增長速度較之前數季有所放緩,而報紙廣告於2011年仍佔廣告開支總額30%,是最重要的廣告媒體。然而因免費報紙的競爭十分激烈,投放到免費報紙上的廣告開支按年增加23%,但收費報章的廣告收入卻下跌2%,明顯已和收費報紙在爭奪廣告收益這塊餅上槓上了。
互聯網業務對業績貢獻微
而要加價,當然亦有部分可能因公司業績不理想了,在本港發行《蘋果日報》及《爽報》的壹傳媒(0282)在截止去年9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中,公司期內收益減少3.2%至1.78億元,當中報章銷售減少約12%至3.4億元,而報章及廣告收益亦減少6.9%至7.67億元,相反在其互聯網廣告收益等互聯網業務中,就增長達11.6倍至7,193萬元,可惜增長對於整體廣告收入的跌幅只屬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事實反映,在收費及免費報章競爭愈來愈大的情況下,部分報章無論在廣告及賣紙上都受到無比考驗,陷入「不加價等死,加價死快齱v的無奈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