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斑馬魚對污水高靈敏。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食水水質關乎市民健康,為加強快速和預防性監測的能力,水務署早前研發生物感應預警系統,利用斑馬魚配合電腦和互聯網作24小時監測和預警,並透過發光菌進行快速毒性檢測,60分鐘內可甄別逾1,000種水中有害物質,每次成本亦只需50元。署方估計每年可節省200萬元的開支。
遇污水高靈敏可作預警
水務署水質科學部早前斥資近50萬元,用2年多時間自行研發「斑馬魚水質監察系統」。系統選用對水污染物有高靈敏度的斑馬魚,再以攝錄機24小時監察魚在剛抵濾水廠的原水中的活動情況。電腦會透過實時錄像分析活動軌跡,若發現魚出現異常活動或死亡,水務署的內部網站會提升警戒級別,同時自動向有關人員發送電郵、手機短訊和來電,系統亦可即時抽取不同時段的水樣本作化驗。
每次成本僅50元
而當「斑馬魚水質監察系統」發出警號,水務署人員會用俗稱「發光菌」的費希爾孤菌進行快速毒性檢測。當發光菌在一般的水樣本下可進行新陳代謝而正常地發光;但當水中含有害物質時,便會抑制細菌發光。快速檢測系統可在60分鐘內可甄別逾1,000種水中有害物質,每次成本也只需50元。
水務署水務化驗師(籌劃)鄧其禮表示,斑馬魚的基因與人類有87%相似,一般壽命約1年多。為確保用作監測的斑馬魚健康狀況良好,水務署會對魚進行2至4個星期觀察,並會在6星期至8星期大的斑馬魚中挑選5條,在特製水缸擺放1個月,期間魚會以原水中的微生物作食糧。
鄧其禮補充,一般食水在濾水廠處理時間約2小時至3小時,若水質含有毒物質,僅花1小時的發光菌檢測可讓人員有足夠時間在廠內應對。而新系統可24小時不停監測水質,但同時減少化驗需求和化學品、水、電等浪費,並較每半小時為水質進行一次「發光菌」測試,節省達200萬元開支。現時系統僅在主要接收東江水的上水濾水廠使用,至今運作僅6個月。署方會視乎運作情況,再考慮將系統擴至其他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