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才不過零星下了幾天雨,菜價就大幅上升五六成了,不知道是不是「貴」來方悟稀,平日超市蔬菜部,很少看到有人駐足,這兩天菜價賣到二十八大元一斤,反而有人排隊搶著買;何況在蔬菜中,暗藏致癌危機的芥蘭,食物安全中心早就引述得來資料,只要每天吃上二両就會超標,一次大量進食,甚至還可能變成「藍血人」。
這些日子雞不敢吃,豬不敢吃,牛肉又貴到喝咖啡看法國電影的中產才買得起,吃什麼呢,想不到就是多吃點菜,都教月入不到三十萬的非中產主婦頭痛。
吃菜,已是今日養生共識,醫生和營養師,無不勸人多吃,可是今日的新一代,習慣無肉不歡,過去苦瓜不吃,今日糖味不足的蔬菜,就是未滿三十歲挺著大肚皮的八零後都不肯吃,還是只有中老年的爸媽輩才當寶,外出用膳,看到碟上有菜,誰不金睛火眼!
看到有人席上挑菜的急食相,就知道他家中乾淨到不會出現菜葉了。從來一圍枱中,十二對筷子指向碟中那四両清炒什麼菜都好,我總是甘於拱手讓賢,自己不會下箸,就由人家多吃一點,正基於同情那些鮑翅吃到肚滿腸肥的朋友,平日什麼都不欠缺,就是少了這丁點兒取自青綠的維他命C。
可憐在他們吃進的菜中,還是滿肚子油呀,酒家什麼都講賣相,只擔心油不多,菜不明亮,招牌賣不響,還顧什麼營養,為顧客健康著想?所以酒家吃菜,不過只滿足大家總算吃過菜的心理。
吃菜嘛,真得要在自己家中來弄,燒一鍋水,一茶匙油,一茶匙鹽,放半斤菜,三兩分鐘勺起,慢慢品嘗,咬得菜根香,才領略到真正菜滋味。
要有菜香,少油少鹽夠了,有人還說不落鹽油,飯麵蒸菜也好,千萬不要放肉,這還是來自一個外省朋友問話:「你們廣東人燒菜,為什麼總要下一點肉!」開了竅,才發覺清水灼菜,果然清清爽爽,味道不同凡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