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HIT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圖為罷工進入第五日時,貨櫃碼頭工人深宵留守在車輛通道上。
碼頭工潮愈鬧愈大。勞資雙方談判一直陷於膠著,在加薪7%及22%之間未能拉近,外判商高寶無奈結業。其實,今次工潮的背後,可能出現更深層的政治問題,資方一旦滿足職工盟大幅加薪22%的要求,職工盟便可借今次事件作為籌碼,肆意地向其他行業或公司施壓,觸發商界連鎖加薪效應。
有熟悉貨櫃業發展人士指出,現時不少國家的貨櫃碼頭均已採用自動化,逾半數工序交由機械處理。據了解,和黃在荷蘭鹿特丹經營的碼頭,已有97%工序由機械處理,英、澳則分別為40%及30%;香港貨櫃碼頭尚未機械化,主因是希望保障工人的工作機會,讓他們不用面對失業問題,「若要實行機械化,相信工人數目將大幅減少30%至40%」。
另一方面,自工潮爆發後,資方一直有聘請人手填補空缺,但仍預留10%,以備罷工的工人復工後,返回工作崗位,絕對有考慮員工的利益。
本港港口佔和黃收益1%
職工盟在今次工潮上,多次將矛頭指向外判商、HIT,甚至其母公司和黃,更認為和黃老闆李嘉誠絕對有能力大幅加薪。但據了解,和黃去年的收益當中,香港業務佔16%,當中僅1%來自港口及相關服務;李嘉誠從HIT每年賺取的收益,僅為數千萬元,但他每年透過李嘉誠基金會捐出的資金卻超過12億元,當中約90%會用於香港及內地。
有政界人士認為,今次資方不答應工會的無理加薪要求,可能擔心會導致連鎖效應。若資方在今次工潮順應職工盟要求,大幅加薪逾22%,只會是連鎖加薪要求的「頭炮」,屆時職工盟可以此為例,「理直氣壯」地要求其他行業或公司大幅度加薪,甚至複製今次工潮,逼資方就範。
高寶日前向傳媒發出的聲明亦指出,如果勉強承諾勞方要求加薪20%,只會引起碼頭其他工種「不良的連鎖反應」,隨時「害死自己、害死行家;更有可能拖累整個香港工商界各行、各業、各工種」。香港凍肉海產零售批發商會秘書長鄭興亦表示,擔心加薪20%會開先河,讓其他行業以為透過激烈行動的模式,便可換來加薪,「這只會對貿易市場造成打擊及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