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敢觀舞台:魔幻寫實的田野研究新文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誰釣的湖│垂釣的魚》劇照。 攝影:Felixism Chan

文:小西

 隨著近年的西九效應,無論在經濟、社會甚至政治上,文化都好像變得愈來愈「有用」。與此相應,也相繼出現了好些回應與反省文化創意產業潮以及上述文化轉向現象的作品。就劇場的領域來說,自然首推實驗劇場導演陳炳釗近年的「消費時代三部曲」(其中包括2008年的《哈奈馬仙》、2009年的《賣飛佛時代My Favourite Time》以及2011年的《Hamlet B》),近例則有劇場新秀許翱鱗的新作《誰釣的湖│垂釣的魚》。

魔幻寫實的廢墟

 演出一開始,就以頗具魔幻寫實味道的筆觸,打造一個荒誕的情境(第一場):一名馳名國際的文化創意產業精英獲港府(?)重金禮聘,來港擔任行政總裁一職,責任是以自己的國際經驗與人脈,興建「文化娛樂公園」,將香港打造成文化之都。然而,行政總裁履薪不久,一次因為吃了有膠粒的魚,而得了怪病,在身體的不同部位都長出了魚麟,後來更因此而辭職。「文化娛樂公園」、行政總裁得了怪病等,難免讓人聯想到現實中的西九文娛區以及前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謝卓菲因病辭職一事,演出中提及的膠粒,大概也直接取材自2012年颱風韋森特襲港期間,一艘貨輪把六個貨櫃塑膠原料「聚丙烯」膠粒散落香港海域的膠災。但影射歸影射,就以演出中行政總裁所得之怪病為例,身體長麟大概更多地象徵了個體在文創年代的異化狀況:在一個講求奇觀的年代,紙醉金迷,一切虛幻如夢,再練達(如演出中的行政總裁)的老江湖,也難免迷失,人而非人,長出魚麟。

 然而,當創作人安排行政總裁履新後不久,即碰上高鐵直撞文化娛樂公園,《誰釣的湖│垂釣的魚》所悉心打造的荒誕感,可謂達至了頂點(第二場)。有趣的是,演出的大部份情節都以這場世紀災難為起點。換言之,《誰釣的湖│垂釣的魚》的主要戲劇場景,不是別的,而是「災後廢墟」。當然,由第二到第五場,在我們眼前展現的並不是真的是一個零落無物的廢墟,但通過複述,災後廢墟的意象卻一直籠罩著整個演出,揮之不去。所以,高鐵意象的出現,重點並不在於它的現實影射,更不在於「直撞文化娛樂公園」的戲劇設計,投合不少人的願望,大快人心,而是在於創作人把演出推進至魔幻寫實的境地,通過異象,深入現實的核心,比現實更為現實。

熟口熟面的新文本練習

 不過,《誰釣的湖│垂釣的魚》倒是給人一種熟口熟面的感覺。對,它跟近年牛棚劇場所致力推動的「新文本運動」作品,實在有九成相似。我們知道,所謂「新文本運動」,源於上一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一批歐陸劇作家的作品。概括而言,跟二十世紀以表演性為主導的「劇場」(Theatre)不同,「新文本」可謂重投語言的懷抱。但跟傳統話劇(Drama)不同,「新文本」在語言上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風格鮮明凌厲,且從語言內部直面時代。

 事實上,創作人也不諱言自己深受「新文本」的影響,他甚至在第二場安排了一場「戲中戲」,讓演員圍讀英國新文本大師Martin Crimp的作品《幹掉她》。雖然,演出不乏編導許翱鱗的個人點子,且不時流露出令人莞爾的幽默感(例如第三場殮房「死者」無聊玩手的安排,便令人拍案叫絕);但整體來說,《誰釣的湖│垂釣的魚》更像個大雜燴,東一片西一片的補綴成一個略具初形的習作。

 另外,跟不少本地的新文本作者相似,或許因為許翱鱗是新晉導演,經驗有限,他似乎編比導出色。結果,文本中原有的厲害語言都無法充分爆發,打了折。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許翱鱗是新手,或演員也把演出看成練習,在大部分的時候,《誰釣的湖│垂釣的魚》中的演員,都處於一種相當鬆散的狀態,沒有力量,文本就惟有潛藏在湖的深處,待後人把文本中的大魚,真正的拉出水面。 ■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小西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相關新聞
植根傳統 顛覆傳統 布魯克林騎士 (圖)
重現《伊狄帕斯王》 (圖)
敢觀舞台:魔幻寫實的田野研究新文本 (圖)
吳乙峰 人比紀錄片更重要 (圖)
影音館:《催眠潛凶》——腦內革命 (圖)
影評:《明天記得愛上我》結局經典 (圖)
二手好碟:《男與女》情愛物慾交纏 (圖)
百家廊:我愛鄧麗君 (圖)
琴台客聚:話說楊牧與周作人
翠袖乾坤:齊歌唱
古今談:蔣英、蔣介石、宋慶齡的恩怨情仇
杜亦有道:人生如戲
演藝蝶影:「最佳」得獎者
此山中:端午從揀米開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