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現《伊狄帕斯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蔡錫昌給演員說戲。(香港戲劇工程提供)

文:尉瑋

 繼《哈姆雷特》與《凱撒大帝》後,「香港戲劇工程」再次將戲劇經典搬上香港舞台,將於5月4日及5日在上水北區大會堂搬演古希臘悲劇經典《伊狄帕斯王》。故事講述伊狄帕斯本是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之子,他出生前便受到詛咒,預言日後將殺父娶母。拉伊俄斯於是下令殺死嬰兒,卻不想嬰兒為牧人所救,更被偷偷轉送給科林斯的國王波呂波斯當作親生兒子般撫養長大。長大後的伊狄帕斯為逃避命運的詛咒,拚命遠離自以為是親生父母的波呂波斯國王夫婦,卻在鬼使神差下回到底比斯,更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真正的親生父親,娶了親生母親。最後,知道真相的伊狄帕斯刺瞎雙眼,將自己放逐。

 《伊狄帕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之一,也被亞里士多德譽為「古往今來悲劇的最高傑作!」導演蔡錫昌認為,雖然創作於2400多年前,該劇已十分嫻熟,也表現出希臘戲劇的完整特點,「希臘人認為,人是會犯錯的,這個劇就是要讓你看到一個身處高位的人,怎麼去處理自己的錯誤,引申出來有一個教化的作用。」故事的悲劇告訴人們,命運無從逃避,只能勇敢面對;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性格又決定了命運。伊狄帕斯想要超越與主宰命運,卻恰恰落入命運之中;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最終仍然選擇直面人生。這正是典型的古希臘式悲劇英雄的形象—雖然最終未能改變命運,但其中的堅韌性格與英雄氣概讓人感動,也更加加劇了故事的悲劇感。

 這次的演出,也會力圖重現兩千多年前的表演模式,特別是展現希臘悲劇的面具元素。蔡錫昌說,演員在排演中也做了很多功課,尋找肢體的各種表達方式,希望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戲劇體驗。

發展社區劇場

 「香港戲劇工程」現在是北區大會堂的場地夥伴,從建立初始,蔡錫昌就希望藝團專注於戲劇教育和社區劇場,一邊重現經典劇目,一邊做原創劇作,從社區的歷史與文化中尋求創作靈感,將本地人的故事搬上舞台。他說,戲劇本就是一種社群行為,「問題是你講的東西和觀眾有沒有關係,能否引起共鳴或反對。社區劇場其實是尋找戲劇在市民心中的作用。」在香港,戲劇仍不算十分普及,雖然近年來來觀劇人數有了飆升,但總體人群比例比起外國來說還差得遠。對於培養觀眾來說,社區劇場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一環,但香港該領域的發展仍十分微弱,更有不少理解誤區,認為社區劇場是比主流劇場水平低一級的創作,質量不高。

 「這方面業界也有很錯的觀念。」蔡錫昌說,「香港的表演藝術承傳了西方高雅藝術的意識。西方發展到這個程度,從希臘到現在,經歷了千百年的時間,但並不等於社區劇場不重要,它可以令到居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有意思,甚至是對自己的身份認同、集體回憶等有好處。它的作用其實和主流劇場很不同,創作運行的方式也不同。現在我最大的挑戰是,怎麼動員北區的人去參加呢?這要下很多的功夫,這些功夫不一定是很『藝術』的,但最終仍是我的作品要見觀眾,所以作品的品質不能差,要達到主流劇場的規格。一般人認為社區劇場就水皮些,是錯的。它只是更加草根,更加面對生活和日常,是完全另一種劇場的方式。」

戲劇教育任重道遠

 蔡錫昌也憶及多年前到英國和丹麥參觀當地的社區劇場。在倫敦西北的小鎮中與全鎮人在教堂中看演出。知名的藝術家們早在一年前便到小鎮采風,將當地的歷史編成戲劇上演,更展開戲劇訓練、巡遊和各種活動,與民同樂。「丹麥的更厲害,劇場大師Eugenio Barba在小鎮Holstebro駐紮了幾十年,他的北歐戰神劇團(Odin Theater)做的戲很藝術性,但他也搞很多很好的民間活動,比如戲劇節,裡面有很多的交流。我們去的工作坊,他就請來當代老人家一起跳土風舞,而我就表演自己的看家本領——打太極,唱戲曲。以戲易戲,是十分平民和民主的過程,他從沒當自己是甚麼偉大的藝術家。令到一個曾經荒蕪的小鎮變成現在這樣藝術氣氛很濃厚。就更不用說西班牙的古根漢美術館(Museo Guggenheim)如何把整個Bilbao都帶旺了。但我們好像還沒有,澳門靠賭,香港靠迪士尼——都不是藝術,迪士尼現在還不知道行不行呢。曾蔭權時代講創意工業,但是只聞樓梯響,沒有實質的舉措。所以政府真的要考慮一下,做點東西。」

 蔡錫昌認為,香港的學校同樣要加強戲劇教育,但不是只是帶學生看幾場戲,或做幾場表演而已,而是應該真正讓戲劇進入正規課程。「香港的發展,過去就是做戲,得個做字,做完就沒有了。但是戲劇不是只有表演,戲劇由文本而來。很奇怪,香港不當戲劇是文學的,但外國認為戲劇是文學中的一種。所以這也是很偏頗的發展。雖然進了課程,但如果只是讓學生演一下戲,算不上是甚麼戲劇教育。真正全面的戲劇發展還很遠。」

相關新聞
植根傳統 顛覆傳統 布魯克林騎士 (2013-04-26) (圖)
重現《伊狄帕斯王》 (2013-04-26) (圖)
敢觀舞台:魔幻寫實的田野研究新文本 (2013-04-26) (圖)
「天體運轉」:從古代觀星圖到今日城市特質 (2013-04-23) (圖)
創作對談:《蜜糖》裡的正能量 (2013-04-23) (圖)
夢的青春 青春的夢 (2013-04-19) (圖)
過期,大氣,老實巴交 (2013-04-19) (圖)
《羅密歐與茱麗葉》場面勝動作 (2013-04-19)
「書聖」55代孫、書畫大家王德水:開派千年學府 情繫湖湘文化 (2013-04-16) (圖)
王德水與湖湘文化的不解情結 (2013-04-16) (圖)
王德水書畫作品——曾國藩肖像 (2013-04-16) (圖)
王德水書畫作品——岳麓書院首任山長朱洞肖像 (2013-04-16) (圖)
王德水魏書作品 (2013-04-16) (圖)
創作對談:熱帶雨林的鮮明與強烈 (2013-04-16) (圖)
《牆44》舞蹈連續劇 (2013-04-12) (圖)
笑中有淚的「小製作」 (2013-04-12) (圖)
水彩盛宴描繪歷史變遷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中午的中環》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落馬洲風景》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村居一角(沙田排頭村)》 (2013-04-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