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土圍子是為了防禦土匪強盜的騷擾。 網上圖片
卞允斗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我們村曾被土圍子包圍著,雖然大部分已倒塌,但它的痕跡依舊存在。比較完整的地段有三米多高,頂部的寬度近兩米,三合土夯實而成。圍子牆外底部有八九米寬的壕溝,深度三米多,清澈的水繞村環流。
南北對稱兩個正門,高高的門樓,厚厚的松木對開大門。門栓有碗口那樣粗,其實就是一根榆木檁條,可見人們對家園的保護意識是多麼強烈。
在解放前兵荒馬亂的時代,村民為了防禦土匪強盜的騷擾,大都以修建土圍子做保護。村子裡有大財主的土圍子就高檔一點,有小財主的就中檔一點,沒有財主的就簡易一點。
據老人們講,解放前,濟南黃河北岸的鵲山是土匪窩點。土匪經常到各地搶奪老百姓的家財,掠奪青年婦女,土匪的說法叫「綁肉票」,就相當於現在的綁架,尤其是有錢人家,更是他們襲擊的重點。
我們村也和周圍其它村一樣,為了阻擋土匪襲擊,村民紛紛出資修建了土圍子,並成立了護村隊。夜間,土圍子大門緊閉,青壯年佩戴火槍、大刀、木棍等武器,輪流值班站崗包圍著村莊。
我們村地處黃河北,距濟南二十多公里,小時候坐在房頂子上,能隱隱約約看見鵲山山頂。過去這裡是三縣交界邊沿地帶,南面歷城縣,西面齊河縣,俺村歸濟陽縣,隸屬於八路軍的渤海軍區管轄。
八路軍已鎮壓住了轄區內的地方民團武裝,南面的鵲山還鄉團和日寇相勾結,西邊的聶團勢力較強,也和日偽搭上了伙。三股勢力經常在此地相遇,偶爾發生點摩擦,土圍子就成了天然阻擊掩體了。
駐紮在據點裡的日偽軍經常來搜查,追問八路軍將槍炮藏在哪裡了。有一次,日偽軍根據情報來搜查八路軍藏匿的武器無果,他們就放火燒了農會會長家的房子。八路軍縣大隊趕到時,日偽軍已帶著搶到的物品回營地了。
縣大隊長差人叫來了偽保長,詢問是誰告的密,偽保長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在一旁的一位村民證實偽保長曾偷偷去過據點,區小隊長火冒三丈,抽下土城門的門栓,一下子就把偽保長打倒在地。兩個戰士抻手把他架起來,拉到圍子壕外面,一槍結束了漢奸的性命。
解放前的土圍子,村民用防禦匪盜保衛家園,但是效果難隨心願,照常有土匪和強盜來騷擾掠奪。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土圍子的使命也隨之結束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小孩子們用於當掩體玩遊戲,有時比賽「爭奪山頭」。最有意思的是對壘打仗,圍子牆的兩邊各有一組人,用土塊當武器扔向對面,看誰打敗誰,我就參加過這種對陣格鬥遊戲。
後來,土圍子都已經平掉了,大部分地段平掉後蓋了房子,有的種了樹木和蔬菜。土圍子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和象徵,它雖然已壽終正寢,但是它的歷史作用還是需要肯定的。以村為單位的土圍子不會再出現了,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已經展現在世人的面前。這正是:
舊時土圍繞村莊,牆下深壕水蕩漾,
家徒四壁防賊寇,社會黑暗難保障。
現代馬路環家鄉,路旁綠蔭樹成行,
宜居舒適新農村,人民和諧享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