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日前參加香港作聯的一個聚會,聽作家王蒙和白先勇的演講。王蒙是老朋友了,去年在北京和澳門都見過面。這一次他來去匆匆,沒有機會再和他單獨敘舊。
王蒙在講話中提出香港是否可以利用地區優勢,言論自由的優勢,主持一個兩岸作家的文學獎。因為現在國際文學獎,人們的眼光都集中在瑞典的諾貝爾文學獎。當然,諾貝爾獎歷史悠久,國際影響巨大,這是不可取代的。但是華文作家,要把作品翻譯成英文和瑞典文,難度頗大。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翻譯,難度不大。文學作品的翻譯,各民族各種文字風格不同,要原汁原味表達出文學上的意境和風格,頗有難度。比如唐詩宋詞,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讀來,津津有味,一輩子可以反覆背誦,意味無窮。但翻譯成外文,是否能使外國人體會和欣賞到詩詞文字的意境,便成疑問。
所以王蒙的建議,頗值得華文寫作界加以討論,並付之實踐。
付之華文電影,除了參加外國的奧斯卡或康城影展的評獎之外,海峽兩岸三地都有自己的電影獎項。電影評獎多地化,為什麼文學評獎不可以?
事實上內地和香港,都有文學獎項,只是範圍還不太廣泛。內地有茅盾文學獎、香港有紅樓夢獎,台灣可能也有,不太清楚。
當晚大會主持者要我發言。我表示支持王蒙的建議。但補充兩點:第一,應把華文文學獎從兩岸三地擴充到四地,把海外華文創作者也包括在內。我知道在美、加和印尼、泰國等地,都有不少華文作家,應該把他們納入在內。
第二,把華文文學獎擴大成華文寫作獎。就是如寫政治評論的,也是一種華文寫作。我在當前經常寫政治評論,評論寫得好的,應該是邏輯性強、論點獨到、文采盎然。我不寫小說、詩歌,也希望有個參選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