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a. 「朋輩壓力」意指青少年因想得到認可和接納,而依循或模仿同儕的抉擇或行動,令個人行為改變的情況。
• 青少年喜愛挑戰權威,渴望擺脫,爭取獨立;另一方面,為取得同儕支持及認同,他們會模仿及跟隨同儕的行為。儘管他們不認同及不支持同儕的某些抉擇或行動,但都會不假思索地跟隨以博取接納和信任,藉以獲得歸屬感及增強自尊感。
• 如事件2,中學生害怕被冷落及孤立的感覺,希望獲得朋友關心及支持,儘管知道作弊是不當行為,但因害怕指證同學而失去友誼及被人排斥,寧願「不會舉報同學作弊」,因為對青少年而言,朋輩比一切更重要。
• 如事件1及事件3,青少年的是非觀尚在建立階段,若抄襲功課及作弊盛行,他們會容易受到不良風氣影響;但為取得同儕支持及認同,避免被人孤立,他們唯有跟隨。
b. 其他影響青少年是非觀的因素:
家庭因素:
• 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需倚賴子女解釋學校通告,甚至要由子女代簽(如事件4),變相縱容子女以身試法;
• 大部分父母整日都外出上班,沒有時間與子女溝通,缺乏身教,未能向他們灌輸正確價值觀;
• 青少年喜歡與朋輩傾訴內心感受,為取得他們的認同及接納,會模仿身邊朋友的行為,容易誤交損友;不過,大部分家長因工作太忙而有所疏忽,未能及時提醒子女謹慎選友,令他們誤入歧途。
學校因素:
• 公民教育不足;
• 學校沒有提升學生的公平意識,部分人欠缺正義感及形成封閉性人格,以致「不會舉報同學作弊」;
• 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忽略品德重要性,令學生變得功利,只重視升班和排名,寧願透過「作弊偷看同學答案」這些旁門左道的方法去爭取佳績,也不願面對考試成績差強人意的事實。
社會因素:香港是一個以成績導向的社會,只重結果,不問過程,令青少年不看重達到成功的方法是否符合道德。
政府因素:政府沒有大力推動網絡私隱的教育,令學生缺乏尊重別人私隱的意識,「隨意將朋友/同學的相片在網上發放」。
傳媒因素:傳媒對青少年的影響十分大,但卻無顧及青少年道德方面的發展,為銷量而不惜刊登藝人私生活照片,令這類型的照片傳閱合理化,青少年的道德界線因而變得模糊。
2. 可按照資料二,就促使學生參加品格教育的因素而進行建議,以下方法的有效程度只是作答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