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早前受到奶粉荒困擾,父母一見奶粉隨即蜂擁而上搶購。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
早前本港爆發的「奶粉荒」曾鬧得全城火紅火綠。港府為「撲火」,迅速回應港爸港媽的訴求,推出「限帶令」,杜絕水貨客如「螞蟻搬家」般大量運送奶粉回內地,保障港童不缺奶粉。
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究竟奶粉為何「一罐難求」?港爸港媽有何對策?有人建議香港可參考外國情況,研究設立「母乳庫」由志願者捐出母乳予有需要人士分享,那是否對現時「奶粉荒」有幫助?而新推的「限帶令」又是否靈丹妙藥?本欄特設專題探討系列,一連兩期解開以上種種謎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議題探索: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主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新聞背景:水客螞蟻搬家 藥房囤積托價
香港市面出售的奶粉素質一向有保證並獲得內地父母青睞,加上轉售利潤可觀,近年成為水貨客的主攻目標。去年尾至今年初,水貨客搶購奶粉潮達到高峰,不少人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從香港攜購數以十罐計的奶粉過關返回內地,當中包括通過「一簽多行」到港的內地人及不少港人,令全城陷入奶粉荒,當中以新界北區、元朗、大埔等為重災區,無論大小品牌的奶粉均「一罐難求」,港媽、港爸被迫跨區撲貨。有元朗港媽說,要走遍區內超過10間藥房才買到1罐奶粉,而且價錢比以往貴近三成。
部分位於銅鑼灣等旺區的藥房眼見奶粉利潤攀高,將之當作「期貨」,多次以高價炒賣並轉售牟利。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指出,有個別藥房以「炒上炒」形式轉售奶粉,雖然數量及盈利有限,但已足夠令市面的奶粉存量「無得剩」。港爸葉先生說,發現銅鑼灣有藥房囤積奶粉及「揀客」,他曾向職員要求購買某款奶粉,但職員辯稱已全數售罄,惟相隔不夠兩分鐘,藥房東主將兩罐同款奶粉售予另一名內地顧客。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近年經香港市場售出的奶粉數量增長率遠高過本地嬰兒出生率,相信不少奶粉經水貨途徑運往內地。
跨部門聯合行動拘近百人
為打擊水貨客,警方今年初曾連同入境處、海關及食環署等部門首次採取聯合行動,在粉嶺及上水多個水貨活動黑點進行掃蕩,分別以涉嫌僱用非法勞工、盜竊、處理贓物及違反逗留條例拘捕近百人,並檢獲大批日用品,包括奶粉、尿片、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等,總值約70萬港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入境手續簡化 港奶檢測嚴謹
「奶粉荒」的成因綜合為以下3項:
一簽多行便利往來
深圳在2009年4月1日起實施「一簽多行」,簡化戶籍居民來港手續。持「一簽多行」簽注者可於1年內無限次往返香港,每次在港逗留不超過7天。有關計劃實施以來,為本港帶來龐大的旅遊人口,去年訪港旅客人次超過4,600萬,同比增加16%,當中一半是即日來回的「一簽多行」旅客,部分正是近期困擾香港的水貨客。
國產毒奶陰影未除
自內地在2008年爆發「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來,有關陰影仍在部分內地家長心中揮之不去,他們仍對國產奶粉的安全和品質心存憂慮,不想子女身體蒙受任何風險;相反,香港市面出售的奶粉通過國際檢測,品質控制嚴謹,備受保證,遂吸引他們成群結隊地來港入貨。
逆市創奇蹟 荷包付得起
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後,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向上,近年GDP更以「保八」速度前進,在全球經濟因金融海嘯而停滯不前的窘境下,創造多個「中國奇蹟」。民眾荷包隨之脹起來,而且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願意購買價錢一般比國產奶粉較高的港貨奶粉。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物價飆升 國際形象受損
水貨客問題對香港造成以下影響: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不少居於大埔及大圍的居民,連日紛紛提供照片,投訴水貨客已「入侵」掃清奶粉等日用品,反映水貨問題已由區域性問題升級為全港性問題……水貨客問題無改善,各區市民均深受其害,港府應向港鐵施壓,要求港鐵於東鐵沿線增加行李磅,嚴格執行磅重措施,及將行李限戴重量由23公斤降至15公斤。
•北區居民陳太:水貨客在區內大量購買洗頭水、奶粉、月餅及飲品等,然後租用一些貨倉和小型單位包裝貨品,導致區內物價飆升逾倍。
•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劉鎮漢:水貨客人數不少,來往頻密,影響港人對旅客的印象,亦影響香港作為國際旅遊都市的形象,政府應嚴打。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預告:「透視奶粉荒系列之二」將於下周四(2/5)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