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萬物皆流 無物常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2]     我要評論

葉  輝

 凡是「獨立」或「自主」的藝術追求,恐怕不僅僅是商業性或娛樂性的行為,而是帶有若干自我「超越」(transcendence)性質的夢想;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在《美學理論》(Aesthetic Theory)一書早就指出,藝術總是具有雙重性格:「藝術的雙重性格在美學現象中直接顯現,此雙重性格一方面與經驗現實及社會的功能關係有所區隔,但同時也作為經驗現實與社會功能關係的一環。」是的,美學現象既是美學範疇裡的事情,也是社會範疇裡的事實,這雙重性格往往並行不悖。

 此所以「自主」並不否定「市場化」,只是不願意降格「媚俗」,那麼,從電影到音樂,從時裝到髮型,從展覽到舞台,從網絡到街頭,市場和媒體還是要兼顧的,那麼,如何能讓前衛藝術的品質與底蘊「保鮮」?如何能讓「自主精神」不致變質?

 福柯(Michel Foucault)在《主體與權力》一文中,將「權力」的運作維繫在「自由」(及「自主」)的可能性之上,他將「自由」定義為「可能性的開放」,那麼,單薄的個體,小寫的「我」,在面對社會的大體制之時,如何能持續「自由」或「自主」?福柯為「權力的施展」定義為「結構化的可能性行為」,此一定義,也正好回應了「針對他人行為的行為模式」。

 換句話說,不必追問「可能性」能否繼續寄寓於已然「結構化」、「組織化」的行為之中,從本源來說,「可能性」難道不就是無法被構造、被建構、被組織的非結構場域嗎?排除了本質主義的疑問,「可能性的場域」依然敞開,但它從來都不是徹底敞開,必須承認:在某種程度上,「逃生門」已經緊閉了,但那不是絕望和終結,倒恰恰是希望的開端,亦即「可能性」邁步走向「自由」及「自主」最重要的時刻。

 「自主文化」一詞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降,日漸流行,以當時大盛的樂隊文化而言,indie也者,往往指向那些來自「草根階層」的「自主小子」(indie kids),他們反建制、反權威、反主流、反正統、反社會、反文化……一句話,本質就是反叛,甚至幾乎成為反叛的同義詞。

 非常諷刺的是,這些indie kids很快便從「無名者」成為舉世皆知的新「偶像」,比如幾個「利物浦小子」瞬即成為瘋魔全球的Beatles,又比如當時的「嬉皮士」(hippies)和「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陸陸續續走向建制,並且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化新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後,江山代有人才出,不同形式的「情緒文化」(emo culture)相繼崛興。

 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早就看得非常通透,他說:「萬物皆流,無物常駐」。Indie-topia永遠是一場接一場的「文化自主運動」,故此,永遠不可能以明日(或今日)之「非」否證今日(或昨日)之「是」。

相關新聞
百家廊:為李氏小姐妹發出的懺悔 (2013-07-12) (圖)
琴台客聚:萬物皆流 無物常駐 (2013-07-12)
翠袖乾坤:天生麗質難自棄 (2013-07-12)
古今談:法國的釀酒商掌握政治大權 (2013-07-12)
生活語絲:中學生不修中史 (2013-07-12)
演藝蝶影:宣傳劇目的重要性 (2013-07-12)
此山中:他鄉的記認 (2013-07-12)
百家廊:在江南感受蓮一樣的美好 (2013-07-11) (圖)
琴台客聚:摯 友 (2013-07-11)
翠袖乾坤:阿嬸阿姑 (2013-07-11)
海闊天空:佛朗明哥的意境 (2013-07-11) (圖)
杜亦有道:馬後炮 (2013-07-11)
隨想國:款款深情 (2013-07-11)
獨家風景:終於,還記得西九 (2013-07-11)
百家廊:閒雲野鶴羈鬧市 (2013-07-10) (圖)
琴台客聚:最後的輓歌 (2013-07-10)
翠袖乾坤:世紀老千終成階下囚 (2013-07-10)
天言知玄:非一般的才女李清照 (2013-07-10)
生活語絲:談棄書 (2013-07-10)
隨想國:碗碗情深 (2013-07-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