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正由依賴出口及投資,轉型為內需驅動的經濟體。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內地近日公布經濟數據,增長繼續放緩,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從第一季度的7.7%,放緩至7.5%,換言之,中國近十個季度經濟增長有九個季度是增長放緩。整個上半年,內地生產總值為24.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7.6%,高於中央早前訂立的7.5%經濟增長目標。
不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早已成市場共識,這一點可從與中國經濟相關度較大的資產價格,如銅價、澳元及港股等近日的跌勢,即可見一斑,因此,即使第二季經濟增速放緩至此,資產市場亦未有因此而大幅波動。
有論者可能擔心,若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持續,即未來兩季中國經濟成長將會低於此水平,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不達標的現象。更有甚者,財政部長日前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峰會上表示,不認為經濟增長率在7%或者6.5%會有甚麼大問題,反映政府可能已正式地放棄了此前設定的7.5%增長目標,未來兩季中國經濟增長很大機會會低於7.5%云云。
的確,除第二季經濟增長放緩外,當日公布之其他經濟指標亦出現下降之現象;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從5月的按年增長9.3%下降至8.9%,今年首6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亦從首5個月的20.6%降至20.1%。
然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主因是不能單靠過往出口主導的增長模式,畢竟各樣成本已上升,更何況,細心對經濟觀察者,不難發現,過往內地出口金額數字雖巨,但其中真正負責的增值部分不高,用後者來與GDP作比較,便顯示出口未必是如此重要。
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和先富起來,如今迫在眉睫的是更多社會民生問題,這就不是單靠速度可以保證解決的,若中國要站穩於世界舞台,長遠而言,實行經濟轉型是必需的,這亦驅使新領導為此改變方向,重視經濟質素的改善,多於追求數字上的增長。
在可見的未來,除非再次出現如2008年金融海嘯般的危機,否則,中央將會維持目前的政策方針,調整經濟結構,而中國經濟增速未來仍可能會有進一步的下跌空間。
從近期公布數據可見,中國經濟結構正隨著步伐逐步改變.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包括服務、零售及飲食業等)對經濟貢獻按年增長為8.3%,較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及建築業)高出0.7個百分點。當中,現代服務業,包括物流、網路購物等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另外,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6%,比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加速度高出2.3個百分點。
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雖然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成為主力,但消費所帶來的推動力亦愈來愈重要;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佔GDP 53.9%,拉動GDP上升4.1個百分點,消費貢獻45.2%之GDP,拉動GDP上升3.4個百分點。可見內地正由依賴出口及投資,轉型為內需驅動的經濟體。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