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俊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痗弦偎庛釣う瓥秧狻v早前「發炮」,點名批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未能做到「應使則使」,更指歷史會證明其是「大罪人」。曾俊華昨日於最新網誌上罕有地撰寫了2,300多字的長篇文章,回應相關質疑,特別強調自己在過去6年,從沒有拒絕為成熟的政策撥款;並列表表明在此一期間,當局的基建支出增加了兩倍,而每年經常性開支亦增加了918億元;同時,7,000億財政儲備亦非「投閒置散」,每年有三四百億元的回報。不過,他直言,香港下一代很可能要面對比現時更困難的環境,「我也不希望我們這一代人的財政決定,會成為我們子女及他們下一代的負擔」。
陳啟宗對曾俊華的「大罪人」指控,引起社會激烈討論,而行政長官梁振英隨後表態,指與財政司司長合作無間。曾俊華昨日在網誌上撰寫長文,詳細講解自己的理財理念及回應有關質疑,指社會上不同方面的人士對財政預算案特別是紓困措施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只是認知層面的分別,大家都認同「應使則使」,「大家的分歧,只是甚麼是『應使』?那些是『不應使』?」
批當局未「應使則使」因誤解
對於陳啟宗提出當局未有做到「應使則使」,曾俊華認為,提出批評的朋友可能是因為見到政府近幾年都有財政盈餘,而且又推出紓困措施,以為當局忽略了投資社會基建和加強經常性社會服務,「這是出於誤解」。
他特別列舉了兩個數據表,指政府在基建方面的支出,由2007/08年的205億元,增加至今年的701億元,增幅超過兩倍;對大學經常費用的資助,也將由2011/12學年的120億元,增加至2014/15學年的150億元;而社會福利更是增長最快的開支範疇。
經常性開支6年增918億
他進一步解釋,在經常性開支方面,過去6年間增加了918億元,其中在教育方面增加了162億元,社會福利增加了217億元,醫療方面增加了171億元。非經常性開支的增幅更大。同期,政府每年收入只是增加了766億。
對於有人認定政府施政問題之一是財爺不願提供資源,曾俊華反駁,實情是「錢不是萬能」,錢不能代替具體方案、執行細節。錢不能完全解決土地、人手及其他方面的樽頸;錢也不能即時凝聚社會共識。至於財政儲備未加善用的批評,他指財政儲備每年產生約三四百億元的回報,支持政府各方面的開支,他亦願意聆聽大家如何善用儲備,並提供具體建議。
就經常被批評財政預算案「估錯數」,曾俊華直言,如果每年該提供的服務提供了、該作的投資作了,「我會毫不介意甚至熱切期待在年底時再一次『估錯數』,錄得較年初預期為多的盈餘,甚至轉虧為盈」。他又指,他會繼續審慎地守護大家財富,把一個穩健的庫房留給下一代,讓下一代有充裕的財政能力,提供惠民的服務、作長遠的投資、在經濟不景時採取適當的刺激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