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股票已達到熊市水平,預期市盈率僅為7倍。香港明顯地體現廉價信貸與中國內地增長前景的結合。自5月中旬以來,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ang Seng China Enterprises Index)下挫五分之一,比上證綜指和恒生指數低出四分之一。相對於歷史利潤和賬面價值,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正處於自10年前沙士(SARAS)在香港和中國內地肆虐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廉價。
這取決於市盈率公式的分子和分母。股價確實出現下跌:上證綜指周一遭遇3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正處於4年多來最低水平。盈利預測則是另一回事。根據滙豐(HSBC)的數據,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股票的預期利潤下調逾三分之一。自去年初以來,今年的利潤預測僅下調十分之一,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進一步放緩尚未計入企業盈利預測。
中國經濟正處深刻轉變
中國最近的「錢荒」似乎表明,中國政府樂於將改革置於短期增長之上。作為中國股市投資者,如果你還在把股票此刻的估值高低作為判斷它走勢的唯一依據,認為估值低的必漲,估值高的必跌,那麼說明你還不知道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深刻轉變,你的投資將會很危險。
單從股市規模和交易技術看,中國股市似乎已經不遜於歐美成熟股市了,但實際上,中外股市在其他方面,包括公司治理和監管,尤其是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仍有不小差距。
以前中國股市有一個奇怪的「普漲」現象,當指數上漲時,績優股上漲,成長股上漲,虧損股上漲,甚至垃圾股也會上漲,投資者在上漲行情中,只要順勢而為,無論買績優股還是垃圾股,盈利面都很大,但是筆者認為,未來傳統意義上的牛市將發生變化,「普漲」格局將很難重現。
可以預見的是,傳統周期股與小盤成長股之間的背離走勢將成為常態,以傳統行業曾經的翹楚—四川長虹為例子,股價已從巔峰時期的66.18元跌到現在的2元以下。投資者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如果長虹拿不出變革性的產品和技術,它的股價可能會長期徘徊在這個低位上。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