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動新聞虛擬情節 青年生「客觀」錯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浸大研究發現,配有動畫的新聞片段雖能讓年輕學生印象更深,但卻會令其產生「客觀」錯覺,影響對事實的判斷。 浸大提供圖片

——浸大研究指助增時事記憶 但影響理智判斷批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奕虹)利用電腦動畫描述新聞的手法,一直惹起社會人士的熱議。浸會大學一項針對初中學生的最新實驗研究發現,動畫新聞雖然增強年輕人對新聞的印象,但卻影響其理智判斷能力,令學生產生出現「客觀」錯覺。學生接觸相同新聞內容,但在配以虛擬創作的動畫影像後,他們對新聞客觀度的評分,反而比觀看真實片段的對照組高出17%。負責研究的人員表示,動畫新聞雖有助加深學生對時事的記憶,但亦易令學生先入為主,獲取新聞資訊時的渠道趨狹隘,擔心年輕人思考時若缺乏批判性,會誤以為虛擬影像就能反映現實,認為社會有需要加強媒體教育,讓下一代更全面接收及分析資訊。

 浸會大學於今年3月邀請了74名中三學生,並隨機分為兩組進行實驗。兩組學生獲安排觀看兩段內容、時間長度均一的新聞影像;一組附設動畫,另一組則只有傳統真實新聞片。觀看片段的中學生會就新聞影像的客觀度、可信度及有趣度等進行評分;亦需回答片段內容的詳細資料。

新聞內容印象 高傳統片17%

 結果顯示,在新聞客觀度的評分方面,以5分為滿分,觀看動畫新聞的群組平均評分為3.55,而觀看傳統新聞片的對照群組則為3.03分,前者高出約17%。另兩組學生同樣獲安排8條問題,測試他們對新聞內容的印象,觀看動新聞的一組平均能準確答對6.88條,而另一組學生則平均能答對為6.1條,前者準確度高13%。

涉及創作過程 或滲想像偏頗

 其中一位負責研究的浸大國際學院傳理系高級講師鄭嘉麟表示,動新聞一般夾雜情節,較傳統真實新聞片段更具現場感,令學生更易投入,因而會產生更加「客觀」的錯覺。但他提醒,動新聞涉及創作過程,當中難免滲有想像成分;而製作者對新聞事實的理解也未必全面,因而會存有偏頗。

 不過他亦表示,時下年輕人傾向觀看圖像多於文字,動畫能勾起學生興趣,難以完全拒絕,建議教師應留意新傳媒的報道手法,並教導年輕人學習從多方面接收及分析資訊,而政府也應在中學加強傳媒教育。

提供資訊單一 僅限輔助教材

 現時中學的通識科,不時都要涉及時事新聞題材內容,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副主席呂嘉敏表示,知道有不少老師會以附設動畫的新聞片段進行教學,但認為動畫新聞所提供的資訊單一、欠缺評論,只能作輔助材料,「教師所用的動畫新聞必須配合教學目標,亦要沒有誇張失實的內容」。

收看娛樂為主 吸收資訊其次

 浸大過去曾就動畫新聞對青少年接收新聞內容的影響進行不同的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年輕人觀看動畫新聞的最主要是為娛樂,其次才是吸收資訊,同時動畫新聞令觀眾難從客觀角度分析新聞內容,會容易投入主觀情感到新聞事件上,忽略批判報道的可信性。

相關新聞
陳繁昌連任科大校長 (2013-09-12) (圖)
動新聞虛擬情節 青年生「客觀」錯覺 (2013-09-12) (圖)
停學20年空手道港將 教院首名畢業 (2013-09-12) (圖)
中大「妙想氈開」 西營盤賞月睇戲 (2013-09-12) (圖)
谷幼兒跳班小一 教局:值得商榷 (2013-09-12)
教學有方:家人網上「字聊」增溝通減摩擦 (2013-09-12)
感化輟學「頑石」良師再獲嘉許 (2013-09-11) (圖)
理大生網上「公審」鐵腕教授 (2013-09-11)
李兆基校園開幕 四叔科大教「散財」 (2013-09-11) (圖)
皇后山高教地轉住宅未落實 (2013-09-11)
浸大頒授院士 (2013-09-11) (圖)
兒童保姆車缺泊位 葛珮帆促改善 (2013-09-11) (圖)
文憑試下周二接受報名 (2013-09-11)
教路教細路:兩月嬰擁「觀察能」 將被抱起識配合 (2013-09-11)
QS百強港遜色 港大失亞洲「一哥」 (2013-09-10) (圖)
QS亞洲院校排名(部分) (2013-09-10) (圖)
QS世界大學排名榜前十 (2013-09-10) (圖)
理大創「納米抗擦墨」 過期食品現形 (2013-09-10) (圖)
港大生創「融之家」 獲牛津獎學金 (2013-09-10) (圖)
普通話聊天室:認清用法 粵普無「阻滯」 (2013-09-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