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習近平最近訪問了土庫曼共和國,這裡就是汗血馬的故鄉。根據中國的歷史記載,汗血馬能日行千里。《史記.樂書》應劭註:「大宛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膊出如血,號一日千里。」《西域圖記》:「相傳大宛國中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馬至山下與雜,所生之駒,皆為汗血,因號為天馬子。」這很明顯地說,汗血馬若果長期進行人工飼養,品種就會退化,所以,要用當地的母馬與雪山野生的奇馬進行交配,就可以恢復最純正的品種。
不過,後代的人都不相信世界上有千里馬這回事。因為根據各種紀錄,最好的馬,一日只能夠跑兩百多公里。原來,周朝時代的一華里,折合現代長度只有二百九十八點六五米,一千華里就是現代的二百九十八點六五公里,汗血馬用八個多小時跑完千里路程,其餘三個多小時用於途中的吃喝休息,應該說是符合邏輯的事情。為什麼這種馬跑累了會在左肩骨處流血?「副絲蟲病說」流傳較廣,也並非一人所創。早在清代,就有德效騫在《班固所修前漢書》的註釋中認為汗血現象悉由鑽入馬皮內的寄生蟲所引起的。
汗血馬(又稱阿哈馬)與眾不同的汗血原因是,土庫曼泰克部落人有一種養馬的奇特的藥方,把某一種植物混入去飼料中,馬匹跑起來就很有力度,耐力非常好,但是,也帶來了微絲血管膨脹,夾著汗水,輕微出血的現象。許多國家取得了這些良駒之後,進行配種繁殖,品種立即退化了。中國引進了幾批汗血馬,第一個現象,用了中國的飼料,第一個反應是,汗血馬不再流血,原來,一旦讓馬離開當地或切斷感染迴圈鏈,則病患逐漸消失。然而,馬的耐久力也就下降了。看來,土庫曼泰克部落人結合了當地的礦物質,飼料中含有副絲蟲,在體內進行了感染迴圈的反應,一方面出血,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良駒的勁力。
另外一個秘訣,當地有野馬的品種,在野外遭到猛獸的追獵,必須迅速地奔跑,如果跑不快,就被自然淘汰了。剩下來的都是最優秀的品種,然後和退化了的汗血雌馬交配,就可以保持優勢的遺傳基因,同樣,也對當地的微量元素和某些寄生蟲產生了適應性,跑得更快、更有持久力。到今天為止,土庫曼泰克部落人仍然是保守秘密,美國的、俄羅斯的、法國的、中國的養馬人,都可以高價買入汗血馬,但是,最後仍然是很快就退化,不久又要繼續向他們買入馬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