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每年八月極熱後,會下幾場大雨,再過一陣,樓下管理員就會翻出一箱燈籠和一把木梯,把楊桃燈和白兔燈在大堂掛上。管理處又會貼出燈謎,我們邊罵燈謎差勁又邊要猜。樓下的大街已開始為中秋舞火龍張燈準備,晚上街坊會傳來隆隆鼓聲,就是綵排舞火龍。這幾天紫外線指數爆燈,有人在路邊攤開舊報紙,放幾十個芋頭仔曬太陽。把芋頭仔風乾,中秋節早上用白水烚熟吃和祭神。
再過幾天,電台又會不斷播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年輕DJ則多播王菲的木然版本,看來有一天,人們會以為王菲是原唱者。小時候中秋吃甚麼玩甚麼,很多人都寫過,我最回味的卻是家家戶戶拜月光這一幕。其實中秋的神秘和浪漫,就是因為有嫦娥和月亮,要是只顧吃的,就變成美食節了。
中秋正日晚上,晚飯雖然豐富,但好戲還在後頭。爸爸總會先挑好拜月光的時辰,然後媽媽會在騎樓開張小摺枱,上面放一碟月餅、全個柚子、橙、香蕉、乾柿子、烚熟的菱角、連殼花生和芋頭仔,又有米酒,點起紅的香燭,三杯三箸侍候。時辰到了,果然明月當空,皎潔清淨,家人會教小朋友,月中的暗影就是嫦娥和玉兔。然後全體合十兼三鞠躬立拜,靜默好一回,再等爸爸親自用三隻小杯往地上奠酒禮成。這時祭祀完畢,可以開始吃月餅!小孩邊咬著柚子和月餅,邊看著月亮,那種感覺確是很美好。我們長大後還有一點點祖上民國帶下來的「敬天」感覺,看來跟中秋拜月光、大年夜祭天這些儀式有點關係。庶民在騎樓祭天,實與歷朝天子在天壇祭天的意義無異。
農曆新年太喧鬧,有太多東西玩,小孩往往樂得昏了頭。但中秋是單一的,就是慶月圓,小孩子高興得來也比較冷靜,而且月亮具體而美麗,抬頭可見,不像過年和端午的意義那般抽象。中秋是眾多節日中,最能令人跟宇宙穹蒼有交感的一刻,與寇比力克電影《二零零一太空漫遊》,奇怪地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