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讚南京越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6]     我要評論

吳康民

 看來港演出的南京市越劇團的《柳毅傳書》。同樣是一個傳統民間傳說,南京越劇團的編劇和演出,比月前在台北看中國國家話劇院,跨海前往演出的《白蛇傳》改編的《青蛇》,要好得多了。

 《青蛇》號稱顛覆民間傳奇,但劇情冗長,重重複複,看得人們悶出鳥來。我因此中途退席。該劇雖有金馬獎影后秦海璐,金獅獎影帝辛柏青撐場,但編劇低劣。也許原著也並不怎麼樣,所以全劇令人感到沉悶。我已在本欄評論了它,此處不再饒舌。 

 但南京越劇團男女主角也都是國家一級演員,人靚歌甜,唱腔優美,令人享受二小時左右的演唱,我是十分滿意。

 我雖不是江浙上海人,但我喜歡越劇,越劇唱腔甜美,完全適合演才子佳人的戲。猶憶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越劇的袁雪芬、金采風等首次來港,演出便風靡香港觀眾。不懂上海話的香港廣東人,也從此愛上越劇,我便是其中的一個。越劇最適合演《紅樓夢》、《西廂記》這一類才子佳人戲。試想如果用京戲高吭的唱腔,來表達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來演繹張生和崔鶯鶯、紅娘的戀愛情節,將是如何生硬。因此,京戲便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情節為主,雖然昔年的梅蘭芳以《貴妃醉酒》的演出著名,但恐怕不是主流。同樣,越劇如果以武打戲為主,也不會受觀眾歡迎。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越劇來港帶動了一股越劇熱。後來還拍了不少越劇電影。但是不知怎的,經過了文化大革命,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電腦手機時代,香港的越劇迷已經寥寥無幾了。

 近兩年我偶然看過內地來的越劇團的表演,無論是浙江的小百花,還是這一次的南京越劇觀眾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尤以婦女為多。青年男女可能早已唾棄中國的傳統地方劇種了。相信連廣東的粵劇也只有中年以上的觀眾,特別是女觀眾。傳統藝術的式微,實在可嘆。

相關新聞
百家廊:養老差異 (2013-09-16) (圖)
琴台客聚:工科生遲到 (2013-09-16)
翠袖乾坤:預約概念 (2013-09-16)
跳出框框:唐人街賭場 (2013-09-16)
生活語絲:讚南京越劇 (2013-09-16)
思旋天地:核心價值 (2013-09-16)
網人網事:幼稚V與腦殘粉(下) (2013-09-16)
百家廊:家鄉故鄉情(下) (2013-09-13) (圖)
琴台客聚:羅屋:客家無故事 (2013-09-13)
翠袖乾坤:日常生活 (2013-09-13)
古今談:汗血馬保留了一個大秘密 (2013-09-13)
杜亦有道:物離鄉未必貴 (2013-09-13)
演藝蝶影:酒會碰上的戲劇人 (2013-09-13)
此山中:李玉祥老房子 (2013-09-13)
百家廊:家鄉故鄉情(上) (2013-09-12) (圖)
琴台客聚:等候援兵 (2013-09-12)
翠袖乾坤:幸福來自包容 (2013-09-12)
海闊天空:名人故居遊 (2013-09-12)
生活語絲:女博士去西藏 (2013-09-12)
隨想國:他的媽媽真不幸 (2013-09-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