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內地首份「負面清單」廣受關注,焦點多聚集於上海自貿區的開放尺度。但有專家認為,「負面清單」的意義不僅於此。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就認為,這份「負面清單」或是為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試水」。
截至目前,美國已經與4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的雙邊投資協定(BIT)。第五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取得突破性進展,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准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是讓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裹足不前的核心問題。若就此兩個問題開展談判並最終取得成果,則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外資管轄權及宏觀調控的方式要進行重大變革。
龔柏華指出,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是在為BIT做試驗,「嘗試不同領域對外資開放,有何影響與結果,如果沒有大問題,就推廣到國家層面,運用到中美BIT上。」他預測,2014年版或者2015年版,可能增加或者刪除相關限制,但總的趨勢應該是逐步刪減。
現在看來,內地首份「負面清單」冗長,但是從「負面清單」上特別標明的「2013年」來判斷,未來或許每年都將有越來越簡短的版本。這亦符合學界對上海自貿區起步階段,或以謹慎為首要準則的推測。
學界認為開放程度大小,與負面清單的長短不一定相關。多位業內專家指出,「負面清單」並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長越好,關鍵要看清單中的產業分類,「行業分類包括大類、中類、小類,如果清單直接列的是大類,看起來單子縮短了,但其實開放程度卻比較低。反過來,要是清單寫明的是行業小類,條數自然會增多,但限制或禁止的只是個別的『點』。」有專家以鋼鐵為例,「若把這個大類列入『負面清單』,看起來雖然短,但整個領域的投資都要核准;如果把鋼鐵業的若干小類列入清單,看起來雖然長了,但投資這些小類以外的領域非常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