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axieise創辦人Lawrence(前)和Jean。 蔡明曄 攝
由亞洲去到美國,美國出生80後Jean-Marc Ly為創一番事業,再隻身回到亞洲。他坦言自己現在沒有收入,正在過上「刀鋒上的生活」。因一次來香港截不到的士,更有慘被拒絕了9次的遭遇,後來Jean認識了Lawrence,並希望可以助更多的旅客在香港坐的士,而Taxieise就此誕生了。
Lawrence指,香港的士時多時少,有不少外國人截不到的士,當中最主要是因為資料不足引致資源錯配。「在過去的2012年香港有4,500萬遊客觀光,另外會展展覽的商務客有200萬人,當中有不少需要的士卻無法得到服務」。他認為成因有二,首先是司機不太懂英文,第二是剛好遇上交更時間。如果他們中間有一個翻譯,又或在交更前知道有沒有順路的客戶,就可以幫到雙方。
先免費推廣增客源
與市場上現有的的士App不一樣,Jean指他們首先是想做外國人生意,亦希望打入酒店市場,成為一種增值服務。Lawrence指現在有百多名的士司機使用他們的系統,他們可在系統選擇想做去哪一區的生意,然後亦有中文地址;另外外國客人在系統上就會見到英文介面,只要輸入想去的地方,就可以把需求放上系統,讓司機知道在哪裡需要的士。「我們一開始會先免費,亦不打算收的士司機的錢,未來就會作為增值服務推廣給商場、酒店、領事館等,日後開始收費」。Jean補充,已有2間至3間酒店用這個系統,最終希望可以作為增值服務,讓這個方便旅客的App衝出香港。
港住屋貴不利創業
Taxieise9月尾正式在App Store上架,Jean笑指,之後的3個月將會是關鍵時期,因為家人全在美國,今年年尾將是自己會否繼續堅持創業的死線。「在香港住屋是一大最難解決的問題,然後就是文化和語言的困難」。他坦言如果自己住新界,那麼生活就會有大問題,因為會英文的人不多,然而如果住得比較近市區,租金就要貴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