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孫先生的兒子穿上內蒙古特色服裝,剪了「愛心頭」,以表達對香港的喜愛,希望打動學校。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香港幼稚園入學熱潮持續,早前派出1,300份報名表的上水惠州幼稚園(分校),昨開始首輪面試。該校今年有六七成申請來自跨境學童,為近年新高,因學校提供90個學額並以廣東話面試,有本地家長認為子女在語言及表達上有優勢,但也有來自內蒙古的媽媽,為兒子剪「愛心頭」示意對香港的喜愛,又稱會母子一起積極學好廣東話,希望彌補在語言上的不足。該校校長黃淑珍表示,孩子在港讀書便需要懂得廣東話,否則學習障礙重重,希望於面試帶出有關重要訊息。但她亦指,實際面談時,內地家長和學生只要「聽得懂」,回答時用普通話亦可接受。
上水惠州幼稚園(分校)面試以小組形式進行,每次由3位教師同時面試7個學生和7個家長,「主要是透過遊戲,觀察小朋友有沒有禮貌、玩玩具會不會與人分享、會否一不滿意就打人」,黃淑珍指,家長亦是重要的「應試者」,學校會同時留意親子關係,還有家長對教學理念與學校是否配合。
校長:來港求學應懂廣東話
對早前有內地家長稱不滿幼稚園以廣東話面試,黃淑珍則認為,在港讀書要懂廣東話是自然事,否則會遇到重重學習障礙,「既然他們想小朋友接受香港教育,便要讓其早點知道小朋友須懂廣東話,這不是歧視,是幫助」。不過,她亦指在面試階段,只要家長和學生「聽得懂」,用普通話回答亦可接受。
住原區非必收 須看家長理念
該校今年申請表有六七成來自跨境學童,面對「原區優先」的新規則,黃淑珍則指跨境童並非處於「絕對劣勢」,「也要看面試表現、還有家長的教育理念等,並不是說只要是住附近就一定會收」。
有完成面試的本地家長汪太認為,自己的小朋友雖然表現比較「怕醜」,但由於懂廣東話,相對其他操普通話的學童有優勢,「答得會比其他人好一點」。在家長面試方面,汪太指學校主要問孩子在街上哭鬧會如何處理,她認為內地家長雖明白題目,但限於語言障礙,答題時難以詳盡。
內蒙媽擬花數百萬港置業
丈夫經「投資移民」來港、來自內蒙古的媽媽孫太,亦知道兒子面對語言障礙,除了近日多了和廣東朋友溝通,與兒子練習廣東話外,還為兒子悉心打扮,包括穿特色的內蒙服裝,以及剪「愛心頭」,以表達對香港的喜愛,希望打動學校。她又指,如果兒子能順利於香港讀書,未來亦會考慮花數百萬元在港置業,並會陪兒子一起學好廣東話、請家教學習繁體字,「我不會用托兒服務,不是說不信任別人,只是我覺得小朋友這段時間要有父母在身邊,我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昨日還有部分雙非家長表示因不懂廣東話而表現不佳,也有家長指雖然平時也說廣東話,但相信「原區優先」或會成為升學障礙,但來自深圳的王太就表示︰「政府說會處理,所以不太擔心。」
吳克儉:新措施減不必要擔心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重申,局方已制定6項新措施,務求令家長較易取得申請表,並讓家長選定心儀的學校,更早騰出其餘學位予其他申請者,減少不必要的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