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琳任教的中一學生蜂擁而上,爭相與她合照。 彭子文 攝
——遇學生讀內地負面報道刁難 用心扭轉困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來自遼寧、畢業於香港教育學院的張琳,正踏入她在港當老師的第五個年頭。「內地生」的背景,在張琳當老師的初期一度是一種負擔,在香港與內地不時出現磨擦爭議的社會氣氛下,曾有學生以內地人在港的負面新聞向她出言挑戰,令師生關係受影響;但她努力扭轉困局,帶領學生嘗試以多角度看兩地關係,讓學生在接受自己的同時,亦解開對立思維的困惑,轉化為理解共融。而在知識傳授上,張琳又實踐教學相長的理念,積極融入學生圈子,以自己學廣東話的狀況助成績稍遜者重拾學英文自信。談及自己教學生涯,她溫婉但堅定地說:「希望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同伴,我會以老師的身份一直走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近年從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數量趨增加,他們完成學業後不少都會留下投身不同行業,2009年畢業於教院的張琳也順理成章當起老師來。她憶述當年完成內地高考後,升讀廣州華南師範大學;其時香港賽馬會提供獎學金予內地生到教院就讀,她原以一試無妨的心態報名,卻克服重重關卡,成為3名獲選到香港賽馬會總部面試的華師學生之一,「因為面試,我第一次來到香港,十分興奮!」後來她成功取得獎學金於2005年入讀教院中學英文教育學士課程,並以優秀成績畢業,獲賽馬會毅智書院聘用任教英文至今。
反駁惹爭論 損師生關係
不過甫開始當老師,張琳的內地生背景便即受到學生的挑戰。曾經有學生在課堂上,就當時一些內地遊客來港購物不排隊、隨處拋垃圾等問題,提高聲線讀出相關的新聞報道,「聽到這些說話,我會在意學生是否因為我來自內地,所以刻意提及這些負面新聞呢?」起初張琳會即時反駁學生:「不能把所有內地人一概而論」,但隨之而來卻是互相爭論,令師生關係也似乎受到影響。
「兩地本是一家人」
身為老師,將學生教好讓其放低偏見是不可推卻的責任,為此張琳亦不斷思索,希望改進溝通方式。她引導學生跳出將內地與香港對立的思維,以理解入手多角度看待兩地關係,嘗試相互尊重共融。她會於課堂上分享一些內地的正、負面新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內地,例如以內地高考生發奮求學,終考上知名大學為例,勉勵他們也應努力學習。對於一些負面報道,她會向學生提問:「遇到這些情況,你會如何處理?」又向學生解釋,她雖然來自內地,但也是香港人,希望學生明白兩地不應是對立關係,兩地是相輔相成,為互補關係,「內地與香港本來就是一家人,不應刻意劃分一條界線,分開內地與香港。」
張琳的努力看來成果不俗,她表示現時已再沒有學生「挑戰」她的背景;而採訪當天,正值午膳時間,其學生見到老師受訪即蜂擁而上,爭相與張琳合照。
喜與學生聊天 慶中秋感窩心
今學年,張琳擔任中一班主任,另分別任教中一、中五英語,以及中六的英文寫作。性格開朗、健談的張琳,吸引了不少學生在午膳時間找她聊天;有時與學生談得太投入,忘了時間,以致要匆匆吃完飯盒,繼續上課。「作為老師,除了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也希望多融入、了解他們,因此我非常喜歡與學生聊天。」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後,學生不經意的舉動,也令她感到十分窩心。中秋節那天,放學的鐘聲響起後,當張琳收拾好課本,轉身準備步出課室之際,一班中一生異口同聲地在她背後大喊:「張老師,祝您中秋節快樂!」頓時令她甜入心扉。
會以老師身份一直走下去
教學生涯踏入第五年,張琳坦言,除了有一班可愛的學生陪伴,也慶幸遇到一群友善、樂於助人的同事,令其生活更色彩繽紛。在訪問結束前她又分享道:「我會以老師的身份一直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