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首批得主之一高明慧3年前來港攻讀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其博士研究成功揭示抗癌藥「誤殺」紅血球的機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高明慧來港3年有成 助研發無副作用藥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研資局2010年首推「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以更豐厚津貼吸納各地頂尖研究人才,早前順利完成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博士論文答辯、來自黑龍江的高明慧,是首批獲獎尖子之一。在港的3年,她深入鑽研使用抗癌藥時經常出現「誤殺」正常紅血球的情形,最終成功破解當中由鈣離子引發的生物反應機理,為未來研發無副作用的抗癌藥物,提供重要理論基礎。
高明慧早前啟程返回內地醫院開展科研生涯,期望未來可將多年生物化學的研究知識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癌症是對人類性命安全有極大威脅的疾病,能對抗癌細胞的藥物成為科學家其中一個研究焦點。高明慧來港前於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碩士論文,以研究癌細胞凋亡過程為主題,有關意念進一步啟發她進行上述博士研究項目。她解釋,過往學術研究主要針對抗癌藥物對殺滅癌細胞的反應,但關於紅血球凋亡機理的研究卻不多。惟根據臨床觀察,抗癌藥物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亦會誤殺紅血球,導致貧血,令病人產生頭暈、易倦及抵抗力下降等問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線粒體「受襲」 現「外翻作用」
在研究中,高明慧測試抗癌藥物與紅血球的反應機理,發現癌細胞及紅血球達至凋亡的機理過程雖不一樣,但兩者仍有相似之處,例如它們在凋亡時都會發出相同信號、被其他細胞吞噬。
她解釋,癌細胞當中有線粒體(Mitochondria)存在。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是能量提供的主要過程。當它受到攻擊時,就會將「死亡信息」傳遞到細胞核,導致細胞斷裂、凋亡,最後被吞噬。因此,抗癌藥物會以線粒體為靶點,達到癌細胞凋亡的目的,在藥物作用過程當中,細胞膜上的磷脂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會出現「外翻作用」(externalization),發出訊號吸引吞噬細胞將其吞噬。
證不同抗癌藥 致紅血球凋亡
紅血球並沒有線粒體,但抗癌藥會與紅血球的細胞膜產生相互作用。過程會增加紅血球細胞膜的通透性(permeability),導致血液中的鈣離子進入到紅血球內,令到紅血球變形,也會令磷脂絲胺酸「外翻」,從而產生細胞凋亡的現象。高明慧的測試亦證實多種不同的抗癌藥物,均會得出以上紅血球凋亡現象,她期望研究所揭示的機理,未來能為改善現有藥物治療用途、減低副作用時,提供理論基礎。
對能得出研究成果,高明慧指有賴研究團隊中同學及教授的支持與幫助,「整個過程非常講求合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