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宗葦指,浸大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將結合生物、化學、物理三系的研究力量。圖為該校著名的二噁英分析實驗室。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香港浸會大學在不少人眼中,都是以傳理系、中醫藥、視覺藝術而聞名,但其實該校的分析科學和環境科學,水平都屬行內公認的好。除了屢為環境保護署和渠務署等做環境監測的研究,早兩年令台灣人聞風喪膽的「塑化劑風暴」,都是先由浸大率先發現。
各有特色 非「三大」獨大
香港人喜歡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3所綜合或研究型大學合稱「三大」,其他院校地位較低,但蔡宗葦強調,每所學校都有其特色,而浸大亦有很值得驕傲的地方,「像我們的分析科學和環境科學,是行內最好的,你問任何一所大學的教授,他們都會覺得我們是最強的」。他又指,浸大的材料科學在香港也算是比較優秀,所以這次他們是集合了化學系、生物系、物理系的重要研究基礎,結合三系研究力量成立實驗室。
此外,禁用或限制生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的亞太區監察報告,亦是由浸大撰寫;而早前台灣的塑化劑問題,也是由浸大生物系首先檢測發現。由蔡宗葦主理的二噁英分析實驗室,除了儀器和研究都非常突出外,這些年來也有不少內地科研人員到此「取經」,培養了不少人才。
首設國家實驗室 肯定浸大能力
這次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浸大首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蔡宗葦更認為這是對浸大研究實力的肯定,「更證明了我們是一流的,否則不會批准」。他期望,實驗室未來能服務社會,將來市民發現有食物問題的時候,也可第一時間想到他們,「不敢說替大家排憂解難,但希望可以幫大家知道問題的來源,讓大家不要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