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宗葦展示早前撰寫《斯德哥爾摩公約》中的亞太區監察報告。黃偉邦 攝
——設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 主攻「民用檢測器」小型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科技帶領人類生活進步,種種的發明與創造中,都將化學品更廣泛地應用在生活各範疇裡,這亦產生了大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毒素於人體慢慢積聚。由於有關毒素無法從人體內排走,長久下去或會對人體造成極大損害,香港浸會大學新成立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就主力研究環境和食物中的化學物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並找出有關的生物標記物,希望最後能為人類找出對付有關毒素的「解藥」;實驗室又致力將污染測試技術小型化,希望研發出「民用檢測器」。
孔雀石綠、三聚氰胺、塑化劑……這些滲入食物的有害物質,一再打擊市民對食物安全的信心,並一次又一次引起公眾恐慌。除靠政府把關、為食品做檢測外,了解污染的來源、對人體的傷害及解決方法,才能有效地解決社會中的「信心危機」。
實驗室3方向 為將來做預防
在有關背景下,浸大學者專家團隊今年獲國家科技部確認成立國家重點夥伴實驗室,透過科學研究為社會作貢獻。該實驗室的重點並不止於食品檢測,它更注重於研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關係。實驗主任蔡宗葦表示︰「我們的實驗室主要有3大方向,一是做環境監測和分析;二是做生物分析平台,研究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了解關於人體健康、污染物方面的狀況,去探究人體包容量,還有食品和環境、人類如何吸收這些有毒物質;三是材料化學的研究,先找出生物標記物(Biomarker),然後透過納米材料、有機物材料等去做快速篩選方法,做出小型的生物傳感器,希望將來可以在市場上發展,讓社會、市民都可以用到,走進家庭、走進社會。」
如此大規模的工作,最終的目標都是希望找出解藥,為將來做好預防,以應對化學物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體潛在的傷害。蔡宗葦解釋,這些污染物之所以稱為「持久性」,是因為它們不但會持久地留在環境中,通過對食物鏈的污染,它們更能在人體內累積,「不像我們吃的藥,今天吃了,過兩天就排掉,它會累積在人體裡面幾十年」。
母乳含量特高 男女無法免疫
他又指,這類污染物在母乳內的含量特別高,「這種化學物容易累積在脂肪含量比較高的生物樣品裡,像血液、母乳、脂肪等,它還會通過母乳從一代累積到下一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最重要的毒性就是造成內分泌干擾,包括生殖系統,不論男女亦無法免疫,「現在已經有研究表明這污染物和人類近年生殖能力下降有關,它還會產生腫瘤」。
因此,浸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除了在環境科學方面做分析和檢測,亦將於生物科學方面分析有關的生物標記物。蔡宗葦表示︰「人體內在有很多小分子,比如說代謝物、細菌、脂肪酸、油脂,上百萬的小分子,吃了東西以後有甚麼變化,都是標記物;還有大分子,比如說蛋白質、DNA、RNA。」他們的工作,就是看正常人的標記物,跟吸收了污染物的人有沒有分別,會不會對免疫系統造成破壞,造成了甚麼疾病,「找到解藥是最終目的,但之前是要找到標記物,這樣才能夠去治病」。
從預防下手 研儀器家用
有謂「上醫治未病」,故該實驗室亦會從預防方面下手,透過其科學研究告訴市民有些食品污染比較嚴重,讓他們注意飲食,「希望將來還可以研究出小型的傳感器,相關的技術和儀器可以小型化,能走進家庭、走進社會,以後買的魚、牛肉是不是安全可以吃,都可以用這些小儀器去檢測,而不一定要靠化驗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