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出生及成長於黑龍江的高明慧,自18歲起就開始過着離鄉別井的求學之旅,分別於合肥及廣州完成本科及碩士學位,並以優秀學術成績及研究熱誠,獲獎學金到中大攻讀博士課程。
高明慧憶述,當初吸引自己來港讀書的,除了本地院校優秀的科研水平外,是香港更自由、不一樣的文化:香港學習壓力較小,學生可以專注自己的學術研究,「香港教授會有自己的研究計劃,不會強迫學生跟從他們那套;亦會細心地協助學生解決學術上的問題」。
研究臨床 聯繫緊密
高明慧指出,香港的大學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之間聯繫緊密,亦是很大的優點,「我深信科研及治療技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中大及港大醫學院都有自己的教學醫院,科研水平較內地很多院校更勝一籌」。她指雖然內地醫院都有要求醫生要有科研經歷,但實際執行仍有一定難度,科研及臨床應用互不配合的情況亦時有出現。
工作飽和 競爭激烈
但她亦慨嘆指,香港高等院校生物化學研究水平應略勝內地,但畢業生就業情況卻不太明朗,本地不少相關領域的工作環境開始進入飽和狀態。她坦言,自己本來亦希望畢業後能留港繼續研究,但有關崗位競爭激烈,加上自己是家中長女,想為家庭負更多責任、照顧開始年邁的雙親,所以最終決定返回內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