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中華區的高管們已將關注重點切實轉移到推動增長方面。
隨着對全球及本地經濟信心增加,以及相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更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大中華區的高管們已將關注重點切實轉移到推動增長方面。安永發表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五(77%)的大中華區受訪高管表示其企業戰略的重心是增長,一年前只有45%。同時,他們很多最新的業務拓展工作都將目標指向金磚四國以外的新興市場。
安永財務交易諮詢服務全球副主席Pip McCrostie表示:「全球企業繼續將中國視為五大投資目的國之一,然而,他們也再度將大量的收購資金配置於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這些成熟經濟體有可能會引領全球併購交易溫和回歸。基於增長要求,企業亦將繼續尋求新興和前沿市場的機遇。最終,投資資金將流向那些能夠提供風險與回報機遇最佳平衡的地區。」
安永香港及澳門地區財務交易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潘志威表示:「整體而言,79%的大中華區的受訪高管認為全球經濟正在改善,75%的受訪者則確信本地經濟狀況正在改善。」與全球受訪者相比,大中華區企業對全球及本地經濟的信心高出15個百分點,為金磚四國中最高。考慮到中國在此次調查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排名中從第一位跌至第三位,落後於印度和巴西,這尤其值得關注。80%的受訪高管預計未來12個月內大中華區內的併購交易量將會增加。
此外,促進併購的基本因素正在改善,38%的受訪者對於明年完成收購的可能性抱有信心,高於一年前的12%;33%的受訪者對收購機會的素質抱有信心,一年前持相同意見的受訪者為25%;50%的受訪者對收購機會數量持樂觀態度,相比一年前的32%也有提升。不過,儘管持樂觀態度的高管比以往更多,只有32%的大中華區企業預計會在未來12個月內尋求進行收購機遇。
監管問題成一大擔憂
一些企業不願進行併購交易反映出其對在區內或向海外投資的取向方面的微妙差異,這尤其是與監管環境有關。大中華區的受訪者認為,從全球和本地層面來看,總體而言,監管環境普遍有利於支持企業的業務發展;但在與董事會議程有關的問題上,潛在擔憂更加明顯,大中華區受訪高管將監管列為首要問題。
此外,51%的受訪者將監管環境列為未來12個月不尋求進行收購的最主要原因,而持相同意見的全球高管只有30%。安永大中華區財務交易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龐若柏指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緩慢,因此在發展監管環境方面存在問題。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等國家一些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下降,導致人們對海外的監管環境更有信心。」
大中華區企業的債務水準依舊較低。然而,與全球受訪者相比,大中華區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負債資本比率上升的可能性更高。同時,40%的受訪者預計明年會為債務進行再融資,是一年前10%的4倍。
此外,區內經濟增速放緩和企業間在增長方面的競爭明顯推高了許多大中華區企業的債務水準。這又增加了另外一層風險,從而有助於解釋大中華區企業緣何對是否進行更多併購交易繼續持謹慎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