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超過90%的重量級機構法人預期全球股票能在未來三年帶來正報酬的機會。
美國復甦、歐洲降息,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陸續端出超寬鬆政策,全球熱錢泛濫,帶動全球經濟「矛盾」復甦──即使經濟負成長,股價仍一飛沖天,展現資金潮帶動資產價格洗牌的強大力量。回顧今年全球共同基金規模變化,就絕對金額來看,股票基金增重1.5萬億美元最高,其次依序為組合基金與資產配置基金,固定收益基金規模微增,商品與貨幣市場基金則萎縮。
美國寬鬆政策將退未退,全球資金異常快速流動,德盛安聯發布第一份《全球風險觀測調查》(Riskmonitor Survey)報告指出,掌管全球50萬億美元的重量級機構法人中,逾九成看好股票未來三年能獲取正報酬,但又有近五成受訪者擔心股市波動帶來高風險,矛盾復甦帶來投資兩難,讓資金在追逐收益與風險間居無定所。
德盛安聯的《全球風險觀測調查》是針對全球近400家重量級機構法人高層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對象橫跨全球41國,包含全球退休基金、主權財富基金、資產管理與保險業共計全球50萬億美元資金動向。
過去5年,美國聯儲局推出3波量化寬鬆政策,共釋出3.8萬億美元,成為影響金融市場的關鍵力量;如今超過QE加總13倍的50萬億美元資金伺機而動,在各資產尋求機會,可能帶來一波資產洗牌效應,差別只是,聯儲局買入固定收益資產,而50萬億美元可在收益與股票間搖擺不定。
調查發現,重量級法人支持全球央行過去應對危機的行動,但也認為長期風險有增無減,並為超寬鬆政策的結束作好準備,提前資產重分配,雖然追求收益是共識,但也準備冒點險。鑒於市場高度波動,對機構投資人而言,「風險」是未來數十年最重要的議題,而要尋求實質回報不能不承擔風險。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長遠來看,現在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但冒險可透過方法提升效率,只要對所承擔特定風險有更多理解,便能駕馭風險、爭取總回報,並降低可能的損失。現在除了跟着資金大潮冒點險,追求成長同時兼顧收益的資產配置,是一般投資人應追求的投資策略。
調查發現,50萬億美元的全球機構投資人最關注的問題是利率上升風險,並開始重新調整投資組合。雖然只有少數估計利率在2015年前會升至長期歷史平均水準,但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視利率上升影響未來三年投資表現的「極大風險」,另有31%受訪者視此為「相當大的風險」。特別的是,法人也擔心股市波動,總計有47%視此為風險。
調查也指出,近6成的受訪者認為低利率能刺激短期經濟成長,但這樣的貨幣政策亦有不足之處。53%的亞太區受訪者預期通脹上升及系統性風險將增加,42%受訪者預料近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會導致金融市場越來越不穩定。
傅子平表示,受訪者普遍預期寬鬆貨幣政策將維持一段時間,追求收益仍是當前主要需求,儘管如此,受訪者已準備好迎接利率自歷史低檔回升的世界,令人鼓舞的是,對風險資產股票的投資,被視為是未來幾年有最大機會獲取成長空間的配置,超過90%的受訪者預期全球股票能在未來三年帶來正報酬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