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紀錄片記下社會真的一面,有助我們了解各人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社會議題。
回顧今年,香港紀錄片依然在夾縫中求存,參與拍攝的年輕人不少,但社會支持不多;台灣紀錄片稍為好一點,「文化部」明年起推動「5年5億紀錄片計劃」,扶助台灣紀錄片發展;內地主要放映紀錄片的四大影展因為種種原因而停掉,發展堪虞。
兩岸三地紀錄片發展面對不同的挑戰,香港在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下,有一批人默默地努力,然而現實環境始終不如人意,到底香港紀錄片的機遇與困難是甚麼?能否在夾縫裡開花?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紀錄片在香港一直處於邊緣的位置,鮮有機會於院線播放,近年稍為成功的例子僅有《音樂人生》,和去年年底上映的《三生三世聶華苓》。後者雖然口碑不俗,但導演陳安琪事後表示,電影不只不能回本,票房與戲院攤分後,還要補貼十多萬宣傳費。紀錄片不受重視至此,實在很悲哀。
|